《灵枢·官针》三种输刺法比较及英译小结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枢·官针》十二节刺、九刺及五刺中均有一处输刺.文章从刺法概念、病因、中医理论基础等方面归纳总结三种输刺的区别,通过分析各翻译实例,为输刺针刺手法英译提供更适合的策略.
其他文献
翻译是一种精细而繁琐,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只有将这种性质融入到所翻译的作品中,才能更好的解析所翻译的文字.本文浅析了语言意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指出其对语言翻译,特别是中医俄译的影响,揭示了"语言意识"在整个翻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运用诠释学理论来指导中医英译问题,为中医的翻译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依据诠释学的基本理论,译者仅依靠两种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调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最大化消除文化障碍。在论释的过程中要让中医文本视域、译者视域及目的语读者视域不断交融,即达到“视域融合”,从而使得源语文本、译者和目的语读者都超越了最初的视域达到一个全新的视域。可以说,诠释学理论对于中医翻译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中医是一门公认的经典人文医学,是中国古人在几千年的劳动与实践中,形成的关于自然、人体、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因此,中医翻译要求译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具有良好的掌握.通过梳理中医翻译简况,从研究历史、视角、动态等方面分析,发现对中国传统哲学准确理解的欠缺,会导致中医翻译准确性欠缺.通过探析中西医的哲学基础,进行哲学视角的中西医比较,探析中医理论与实践在翻译过程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
本文围绕当代学者对《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WHO的ISTTCM标准和"世中联"的ISNTCM标准,就其相关研究以及论文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分别叙述各自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对当今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回顾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探讨的领域和方面,以期能在《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
近年来,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以其在儿科诊疗方面自然、无副作用的特点逐渐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认可.本文通过查阅近三十年关于小儿推拿术语翻译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小儿推拿术语翻译的研究总体情况、主要翻译方法,以及在推进小儿推拿国际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小儿推拿术语翻译的几点策略.
基于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文章以方剂学科术语部件英译为例,"以源语为导向",从文化背景、目的语内涵两个方面,对中医药名词术语部件英译规范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推荐英译词,以期促进中医药名词术语部件英译的规范,进而促进术语部件相关术语的规范,推动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英译的规范化研究.
衔接是篇章语言学中的重要术语,而《黄帝内经》是中医药文化源头之一,这一鸿篇巨著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语言文化研究价值.本文将利用篇章语言学中衔接的相关理论分析《黄帝内经》这一语篇的衔接特点,并通过俄罗斯现存的仅有的相关的《黄帝内经》两部相关译著来分析从衔接角度对该经典著作俄译的特点、优势及不足.
中医文化负载词是中医深厚文化内涵的标志,也是中医英译的关键.深度翻译理论作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研究方法,能够指导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深度翻译以提供阐释性文本,创造丰厚语境,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实现中医文化传递和自我再现.中医文化负载词的深度翻译实践表明脚注、尾注、文内互文、文外互文、附录、图注等具体方法的运用,具有为读者服务,方便研究和弘扬中医文化的功能.
词素翻译法曾因其简洁、专业、交际性强而在中医翻译领域得到持续的关注.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浪潮中,中医的翻译与传播应有更宏观的视角.通过对"得气"词素层对应词运用状况的分析,从译介效果,译介受众和文化差异角度阐释、分析了词素翻译法在中医翻译应用中的局限性.过多借助西医词素把多义的中医语言转化为单义的语言,不利于中医的国际传播.
基于取象比类思维模式构建的中医术语具有隐喻特征,隐喻意象的翻译关乎中医术语翻译的成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提出中医术语隐喻翻译的两个原则:阐释医理原则和保持民族特色原则.前者以语义对等翻译为基本遵循,后者以隐喻的价值为译文隐喻意象取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