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细观结构基础研究及其在煤矿安全开采中的意义

来源 :2007年煤矿安全发展战略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煤矿灾害发生机理的认识,而煤层细观结构的研究是探讨煤矿灾害发生机理的基础。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煤层细观结构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认为煤层孔隙裂隙是煤层细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层孔隙裂隙综合表现出来的强度、渗流、吸附等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释各种煤矿灾害发生的机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微震监测、CT等手段,可以获取煤岩破坏过程的细观特征,定量或定性地建立起煤层强度为主的细观力学特性与煤层裂隙孔隙之间的关系,这对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煤层细观结构研究在煤矿安全开采中的三个重要目标。
其他文献
通过资料检索,对国内外近期有关中药材脱除重金属的各种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大孔螯合树脂法、壳聚糖类吸附法、超级吸水树脂法等,旨在为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介绍了乱堆填料、规整填料、分配器、垂直筛板和浮阀等塔器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动态,研究改进的原因和意义,结合一些成功案例来总结塔器技术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在常压下串联酸解和碱解两大水解过程对毒死蜱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去除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盐,并回收原料吡啶酚盐,同时降低废水的CODcr浓度,为后续处理-膜分离去除无机盐创造条件。环合废水先酸解后碱解,缩合废水则先碱解后酸解,并分别探讨了酸解、碱解机理。研究表明:pH值对吡啶酚盐的回收率及CODcr去除率有影响。当酸解pH为2时,经常压水解处理后的环合废水与缩合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45%与
本文采用了光催化/超滤祸合技术对含偶氮染料4BS染料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pH为5.5时TiO2对4BS的吸附效果最好,根据反应初始速率的计算,得出50mg/L4BS溶液中加入1g/LTiO2降解效果最佳,PAN700和PVDF700两种超滤膜对光催化出水Ti02的回收效率均为99%以上,但PAN700比PVDF700通量大,120min后通量仍可达214.00L/m2·h。
利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具有Keggin结构的三缺位磷钨酸盐(Na8HPW9O3424H2O),并对其进行提纯除杂质,真空室温干燥。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Spectrometer)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在光化学反应仪中,以紫外灯为光源,以制备的目标产物(Na8HPW9O34·24H2O)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催化降解率受溶液的酸度影响很
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一、对烷烃在7种MOF材料中的吸附能力做了系统的研究,计算了吸附等温线,发现多种MOF材料对烷烃体系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量远远超过碳纳米管和硅沸石。二、分析了烷烃在MOF材料中的吸附机理,发现其机理与H2在IRMOFs中的吸附机理相似。三、计算了无限稀释吸附热和亨利系数,得到了它们与碳链长度(Nc)的正比关系。四、观察到毛细冷凝现象,并发现毛细冷凝压力与亨利系数有正
针对矿井瓦斯爆炸主动隔爆技术,分析了爆轰波与惰性气体界面相互作用导致爆轰波熄爆和解耦的主要机制。采用TVD格式求解一维多组分含化学反应欧拉方程,数值求解了瓦斯/空气爆轰波正面穿越惰性气体界面导致的爆轰波退化现象。进一步研究了惰性气体区域长度对透射冲击波的衰减作用,根据数值结果给出了透射冲击波对惰性气体区域长度的计算公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综放开采技术在水体下采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观测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前景,为煤矿开采安全提供依据。
调查了解了矿井采空区以往开采水平、段高、水平煤柱及仓间煤柱留取情况,对矿井现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采区瓦斯、井下火灾、水灾及煤层顶板垮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井下实测,确定了目前矿井所存在的各种隐患,分析论述了顶板水平煤柱稳定性与构造、层间滑动、顶底滑动及区域性节理的关系,阐述了急倾斜煤层矿山压力分布的规律,并为顶板处理的方式及安全措施的制订提供了基本依据。
介绍了蕲南煤矿受水害威胁区域342综采工作面机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施工技术,分析了水害的成因,对该工作面施工技术进行多方案研究,确定了边掘边排的施工技术,为同类水害威胁区域综掘施工技术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