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清热汤诊治小儿鹅口疮临床心得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口腔疾病.多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小儿脾常不足,外感湿邪,或过用寒凉,或过食冷饮,或用抗生素,运化水湿无权,以致湿邪夹热上行,困于口舌,为小儿所常见病.笔者自拟化湿清热汤治疗小儿鹅口疮。化湿清热汤中投以山银花、连翘、丹皮、焦栀子、淡竹叶、生石膏以清热泻火,加芳香醒脾的广藿香、茯苓、泽泻利湿。方中含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清热利湿兼解表,使热邪从小便而泄,故热可退,渴可解,祛邪而不伤正,利湿兼能和胃;黛蛤散由青黛、蛤壳组成,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同时,在治疗时应注意小儿易被饮食所伤,佐加健脾消食之品如炒谷芽、炒麦芽之类,免伤脾胃之气。全方共奏清热利湿之功,每获疗效。
其他文献
藏族是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在藏族史书中记载有"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这充分说明了藏族祖先们在恶劣环境中吃野果、生肉后导致消化不良,而自有了火以后人们知道,烧开的水有助于消化,可见藏医学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在远古,藏族祖先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祖先的自我保健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愈
《理瀹骈文》是一部以理法方药为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该书由略言、续增略言、正文、膏方、治心病方等五部分组成;略言总论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则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后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治心病方》一文。《理瀹骈文》的最大贡献是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千余年来的外治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医外治理论,有效地引导运用外治法治
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病之前有特定征兆,并指出具有肺脾肾虚表现的小儿更易发病。首创“哮喘苗期”理论、“三期分治”理论、“哮咳”理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既病防变和痊后防复的学术思想,而重视稳定期的治疗更是对祛除哮喘“夙根”颇有裨益.提出的“十四法”分为总治法和分治法,是其临床多年治疗哮喘的治法总结。总治法分清热法、解毒法、温寒法、活血法、调气法、补益法、祛风法;分治法分止咳法、平哮法、定喘法
性早熟是指以青春期特征在儿童时期提早出现为特征的一类儿童性及生长发育表现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在古代医籍中没有记载,而性早熟的中医诊疗是从上世纪80年底初开始在中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逐渐开展。近年来,后天环境、饮食失衡等因素致病论成为性早熟研究的新热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界对性早熟的中医病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国内中医界同道,通过多年的经验交流,也先后就性早熟的临床
膏方因其滋补力强、药效稳定、口感好、保存及服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易于被小儿接受,特别适宜于儿科临床。使用小儿膏方时,首先要注重体质辨识,辨体施方能改善小儿体质偏颇程度,使其接近平和质,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可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充分发挥“治未病”的思想。所以,使用小儿膏方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科学进补,灵活运用,更好地发挥其保健
药对,又称为"对药",即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三味药的配伍组合,主要指二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它们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中药药对在小儿脾胃疾病中主要是止痛,包括干姜与黄连,白芍配甘草等;止呕吐包括黄连、半夏,黄连配竹茹等;消积滞包括焦三仙、鸡内金,木香与砂仁等;制酸包括海螵蛸与煅瓦楞子;治便秘包括莱菔子、决明子,厚朴与积实等。
儿科除先天遗传性疾病较为难医、重在预防之外,多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约占儿科发病率的60%—70%。要做好一个儿科医生,这二大类的疾病掌握了,应用自如了,儿科医生也就基本成熟了。较之其他学科,病种少一些,病因单纯些,容易康复些,因此要当好一个儿科医生其实也不难。《儿科各家学说及应用》从纵横两个方面论述了儿科各家学说及对当前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全书约20万字。总论将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儿科主要著作
本文介绍了壮、满、回、土家、蒙古、藏、侗、黎、傣、畲、鄂温克、怒等部分少数民族在膳食、酒、茶、服饰、家居、运功、信仰、歌舞、婚育等方面的特色养生习俗.养生习俗是指人类通过一定行为模式的设计、示范和有秩序的熏陶而约定俗成的养生文化。千百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少数民族因不同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当地人群体质的养生文化。
总结杨季国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经验,从夜啼、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案举例,说明其运用的病机,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病》:“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由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组成。历代医家认
本文介绍了韩氏儿科用黄芩泻白散治疗小儿咳嗽的心得,指出了小儿咳嗽的特点、病因病机、分型以及治疗方法,并分析了黄芩泻白散的组成、功效等,且附有医案举例讨论.韩师在辩证上有其独特的切入点,包括疾病的最根本病因,病邪的位置和性质,准确的一针见血,而用药上遵循“药味少”、“剂数少”、“克数少”的三少原则,因小儿之体不宜用霸道之品,只需点拨即可,且一药取其两种甚至三种效果,且围绕主因,故才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