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分析重庆地区30年来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的胃镜检出率变化

来源 :The 14th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a(第十四届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经胃镜检出、病理确诊为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的胃镜诊疗资料,对这两种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进行探讨,以了解重庆地区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临床发病特征和发病趋势,从而为中国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情况进行补充、佐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30年间(1983年1月-2012年12月)食管腺癌和贲门癌患者的胃镜诊疗记录,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性别、年龄等相关数据.结果 30年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胃镜检查共435 829名,检查结果如下:食管鳞癌10 301例,检出率为2.4%,男女比例为4:1,为上消化道肿瘤最主要的病理类型;食管腺癌352例,检出率0.08%,男女比例为3.6∶1;贲门癌3058例,检出率0.70%,男女比例为4.5∶1;非贲门胃癌(即远端胃癌)5543例,检出率为1.3%,男女比例为2.3∶1.食管腺癌胃镜检出率仍很低,男(<0.20%)、女性胃镜检出率(<0.06%)均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70岁人群食管腺癌胃镜检出率由0增长至7.0%,增长幅度明显高于<70岁人群;<50岁人群食管腺癌胃镜检出率极低,30年间无明显变化.食管鳞癌胃镜检出率呈现先急剧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贲门癌的胃镜检出率从0.70%上升至0.82%,并保持稳定,近10年出现轻微回落;其中男性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从0.90%上升至1.30%;≥70岁人群贲门癌的胃镜检出率由0增长至4.5%,上升趋势显著;<70岁人群增长趋势不明显,<50岁人群检出率低.非贲门胃癌的胃镜检出率则有明显且急剧的下降趋势.食管腺癌患者构成比(食管腺癌患病数/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患病数之和)从0上升至3.9%,贲门癌患者构成比(贲门癌患病数/贲门癌与非贲门胃癌患病数之和)则由1983 1987年的25.30%上升至1998-2002年的38.30%.结论 30年来食管腺癌的总体胃镜检出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但≥70岁人群食管腺癌检出率增长明显;贲门癌的胃镜检出率有缓慢的上升,男性较明显,且≥70人群检出率高,增长趋势亦显著.食管腺癌和贲门癌患者构成比均明显上升.食管鳞癌胃镜检出率在经历10年急剧的上升趋势后开始下降.非贲门胃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重庆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其中食管腺癌患者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70岁男性人群应列入食管癌的防治重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逐瘀控痫丸联合针刺对卒中癫痫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探讨NSE和s-100β水平在逐瘀控痫丸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癫痫
据统计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面积8.45万亩(枸杞面积除外),现已成为全国大宗药材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不断部署,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对中药的需求、对健康产品的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现象与β-catenin的磷酸化改变和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的现象提供科学研究的线索.方法 回顾中山
会议
  目的 通过细胞表面捕获技术和蛋白质质谱对胃癌多药耐药亚系SGC7901/VCR和SGC7901/ADR及其亲本SGC7901细胞进行分析,探讨CACNA2D1通过蛋白糖基化修饰改变影响胃癌细胞耐
会议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374b-5p及其靶基因reck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MGC-803细胞建立BABL/c裸鼠人胃癌种植瘤动物模型,当种植瘤体积达到60 mm3左右时,随机
会议
  目的 拟明确miR-126对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两条信号通
会议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1月 2011年6月在卫生部中日友好
会议
海问律师事务所:你所报送的《关于涉及境内权益的 Infos-erve Technology Corp.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的法律意见书》收悉。经审阅,函复如下:该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5年来20例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内镜的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
会议
  目的 明确Abl相互作用蛋白-1(ABI1)拼接变异体12(ABI1-v1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基于染料法的、ABI1-v12表达的定性和定量PCR检测技术,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