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地区铝土矿成矿模式分析

来源 :贵州地质科技与找矿突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黔中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和找矿靶区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次和复式(两次或多次)成矿的成矿模式。初步认为,土状铝土矿、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为一次成矿形成;而碎屑状铝土矿系由复式成矿作用形成。
其他文献
在设计1:500万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图幅时主要考虑三个关键问题:(1)要把中国的海陆疆界完整端正地摆在图面上;(2)采用合适投影方式,不使地质要素的形态和方向明显畸变,尽量减小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3)尽量减少图幅数目以方便图件阅读。本文在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论证后,采用了兰伯特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重点编图区域长度和面积变形可控制在20%以内。考虑各种图件成图需要确定了矩形图幅四至坐标,图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地下水的分布和埋藏特点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有密切联系,本文以宁镇山脉为例,根据我国地质工作者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以控水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和构造特征为理论基础,利用地质专题图和其他辅助信息,建立大型岩体阻水蓄水构造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使用GlS的空间分析方法,融入构造识别理论和专家经验知识,建立一套自动、半自动的蓄水构造识别机制,以期对其他种类蓄水构造的识别建立
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基于GIS平台以地质灾害点密度为依据生成初步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从诱发地质灾害的内部因素出发将地层岩性、地形坡度、地貌类型、植被覆盖率、多年降雨量分级后叠加到初步易发性区划图中从而生成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基图。以降雨作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导外在因素,重新对泾川县进行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在重点预警区及次重点预警区采用临界日综合有效过程降雨量模型判据法开展地质灾害气象
通过对基于MAPGIS建设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过程中的图件预处理、矢量化、误差校正、拓扑重建、属性输入和投影变换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应采取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空间数据误差,提高作图效率与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更好地为社会公益性应用提供服务。
贵州省普安县泥堡金矿的发现距今已有近二十年历史,经过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地质工作,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笔者在主持矿区详查、勘探报告编制的基础上,从控矿规律入手,总结了该区成矿模式,并对泥堡金矿区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黔西南地区上二叠统发育有陆相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海洋沉积体系组等3个沉积体系组。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对各沉积体系组的沉积相进行分述。研究区自西向东由陆相沉积为海相沉积,西部陆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平原和河流沉积;受海平面变化控制,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中相组合复杂,时空演变迅速;东南部海洋沉积体系组为一套碳酸盐沉积建造,由台地相、台缘相和台盆相组成。在
贵州省三都县坝桥金矿床位于贵州“三一丹”多金属成矿带上,该带已发现许多大中型矿床,如丹寨四相厂大型金汞矿、三都苗龙中型金矿等。该带延绵近两百公里,金矿点星罗棋布。根据该区地质填图、土壤测量、IP物探测量以及钻探等综合找矿手段,在2008年发现并初步查明了坝桥金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通过与相邻已知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有利的找矿方向,对进一步的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
贵州丹寨排庭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在三丹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丹寨排庭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特征及控矿因素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具有可比性。根据金在地质流体溶解迁移沉淀机制,结合丹寨排庭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丹寨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也与燕山期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岩浆活动可能提供了热源和矿质及矿化剂。
赖子山背斜南倾伏端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与右江造山带北缘的接合部位。本文简要叙述该区金矿产出特征,将区内划分为“断裂型”及“层控型”两个金矿化区,并对其成(控)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该区金矿受地质构造和粉砂质板岩及绢云母板岩联合控矿,经初步调查认为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一交代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热液流体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显著。通过进一步对矿床(点)及其外围预测靶区的普查评价工作,特别对其深部的勘查,该区有望成为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较大的金矿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