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粉表面包覆在自敏涂层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铝酸锶磷光粉和高铝青铜粉末复合制备的新型高铝青铜耐磨自敏涂层不但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性能,而且可以发挥磷光材料优异的发光指示性能,可应用于基底昂贵、或难以拆装的大型部件的工业模具表面,为方便、快速的在线检测磨损状况提供条件.利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新型自敏涂层的过程中发现涂层的发光性能较原混合粉末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是由于SrAl2O4∶Eu2+,Dy3+中的激活剂粒子Eu2+在高温状态下极易被氧化为Eu3+,从而降低了发光性能.在混粉过程中金属粒子与发光粉直接接触也将造成磷光粉的接触性猝灭.因此,对磷光粉采用表面包覆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敏涂层的发光性能和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出具有一定尺寸和分布规律的微织构,能够改善表面的摩擦润滑状态,从而提高其摩擦学性能.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凹坑、微凹槽两种织构形式,对于集凹坑与凸起的火山口形织构国内外尚未进行研究.本文推导出表面具有凸凹复合形貌的火山口形貌微织构数学方程,建立火山口形微织构的流体动压润滑数学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润滑油膜的无量纲膜分布,分析火山口形微织构的凸起高度、凸起宽度、凹体直径、凹体深度和
本文基于一维Prandtl-Tomlinson模型,探究了原子尺度摩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耗散,并系统地探究了影响能量耗散的因素.研究表明对于粘滑摩擦而言,在粘滞阶段系统积累的能量不总是在滑移中完全耗散.基于此,采用能量耗散率(EDR)的概念来描述系统中的永久消耗的能量和可逆转换回系统中的保守能量之间的比例关系.EDR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系统横向刚度,势能起伏,阻尼系数,滑动速度的和温度等.这其中,
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油污染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除油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采用传统的聚氨酯为基底,通过浸渍的方法将PFW和疏水SiO2涂覆在聚氨酯表面改变聚氨酯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转变为超疏水而实现油水分离.该方法得到的聚氨酯机械性能稳定,可以通过挤压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材料的重复利用.
本文合成了一类碱金属磺酸盐,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形成了一层含硫膜,这层膜具有良好的摩擦性性能.利用PDSC评价了其与胺型抗氧剂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为提升钛合金钻具的摩擦磨损性能,优选钛合金钻具的表面强化工艺,本文采用离子渗氮技术,分别在650℃,750℃,850℃,950℃四个温度条件下,对工业纯钛TA2进行表面强化.选用真空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离子渗氮处理后工业纯钛在大气和真空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渗氮层的形成能有效提升TA2的表面硬度.在大气条件下它能阻碍氧化磨损的发生,进而大幅提升其耐磨性;在真空条件下,渗氮层的形成
研制出一种抗泥沙磨损堆焊焊条,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对其堆焊层金属显微组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焊层金属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一些碳氮化物析出相;碳氮化物与马氏体相互相配合保证了材料的高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堆焊层金属的泥沙磨损主要是显微切削与塑形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出现微观剥落.
通过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和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制备了MoS2和WS2固体润滑膜,使用SEM、XRD等表面分析手段对比了两种薄膜的微观组织和结构,使用摩擦磨损实验机分析了两种膜在干摩擦和油润滑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通过两步法制备出MoS2固体润滑膜,具有很好的减摩性能;但该方法制备不出WS2固体润滑膜,可能由于渗硫温度没有达到WS2的生成条件.
本文研究了在润滑条件下,硫化-纳米化复合处理的316L不锈钢和MoDTC润滑油添加剂的协同作用.通过超声冷锻处理,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纳米化层,然后经过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在纳米化层上制备了硫化层.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在PAO与MoDTC润滑条件下,研究了处理后的316L不锈钢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摩擦反应膜的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MoDTC润滑条件下,
本文采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阳极氧化(AO)处理的7E04铝合金与硬质材料ZrO2对磨球对磨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白光三维形貌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处理前后的7E04的微观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粗糙度、相组成和硬度进行表征,并分析磨痕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分别总结钻杆工况条件和钻杆表面加工工艺对钻杆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从而为解决
本文开发了超声冲击复合电火花处理工艺,以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结构、相组成、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发现了新的相(具有纳米级晶粒和非晶).同时,涂层及其下方存在残余压缩应力.由于上述因素的作用,经超声冲击复合电火花处理试件的磨损量较基材下降了4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