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励磁调节器试验装置的设计

来源 :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励磁调节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最基本的调节系统之一,是保证系统稳定的主要方法。随着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对励磁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励磁系统具有足够的励磁容量,良好的动态特性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随着工工业技术的发展,励磁调节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励磁调节器检测试验,通常是在制造厂完成静态测试和非实际参数动态试验后,在实际机组上完成参数的最终整定和系统的动态试验。这种试验方法虽然实时性好,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章采用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源技术和同步锁相触发技术,研制了微机型励磁调节器试验装置,完成了试验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并在实际机组的励磁调节系统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其他文献
在分析剩余电流保护技术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原理性缺陷问题。设备发生故障漏电或有人触电,可能使剩余电流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小,因此不能对故障漏电进行有效保护,存在动作死区。在对漏电保护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的故障漏电信号检测方法,并推导了剩余电流变化量的三角公式计算法、正交分解计算法和三相等效计算法。采用连续移动变化量法和窗口移动变化量法,实现突变漏电、持续缓变漏电的识别与检测。根据
对初具受端电网形态的山东电网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通过计算逆变站的短路比分析了山东电网作为直流受端系统的强度。通过交流系统单重和多重故障下的暂态稳定计算,分析了直流逆变站的换相失败情况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直流故障下山东电网的稳定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措施。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能质量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DVR、STATCOM、SFCL,并以天津无缝钢管公司的案例为背景,对上述3种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肯定了3种方案的可行性。
针对目前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分布电容较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容电流对特高压输电线保护的具体影响,推导了Bergeron(贝瑞隆)模型的基本原理,介绍了Bergeron模型和Karenbauer(卡伦包尔)变换在消除分布电容电流对特高压线路保护的不利影响中的作用,讨论了在方向纵联、纵联差动、距离保护的数据处理过程中Bergeron模型和Karenbauer变换的具体利用方法,列出了数据处理的流程。
本文介绍了基于DDRTS数字动态实时仿真系统的继电保护闭环测试系统。该系统利用仿真系统的接口、继电保护设备接口,实现了仿真过程自动化,包括故障模拟,故障后复位,数据记录、报告生成,及其重复过程的自动化。本系统充分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可重复性特征,为继电保护设备功能、性能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新方法。
从近年来几起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分析来看,由于CT二次回路缺陷的原因造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误动的次数增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CT二次回路的正确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通过对故障行波的检测分析进行电力主设备的继电保护和故障点探测与定位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电力新技术。该文对故障行波的建模与仿真、行波信息采集和处理部分的数学分析方法、技术的实现方案以及研发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等部分的研究做了综述性讨论。最后本文对电力主设备中的行波技术应用后续工作做了展望。
针对电力电缆行波法故障测距中,采集信号含有高频噪声,行波波头能量分散,从外观难以识别,无法精确确定行波到达时刻等问题,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这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采用双正交小波变换对原始信号分解和重构,消除噪声干扰,并对消噪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直观判断信号突变点,从而精确测量行波在测量端与故障点之间的传播时间,达到快速准确测距的目的。对实测信号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减小了行波法测距系统的误差。
在未来的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通信网络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或故障,均可能导致保护设备接收到错误的采样值数据而产生误动作。利用改进的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融合多个互感器信息对由错误数据引起的“故障”进行识别的新型继电保护容错控制方法。为降低通信网络负载,减少融合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母线保护范围的互感器组合方式。仿真算例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的防止数据源出错而引起的保护装置
通过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程特征分量的分析及谐波与基波集群比幅比相选线方法的进行综合运用,克服了不同的选线方法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使用范围上的限制和缺陷,增强了选线的鲁棒性,极大地提高了选线准确率。基于TMS320F2812DSP硬件平台采用上述原理实现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经试验结果表明,选线准确性及灵敏度高、不受运行方式及故障角影响,且不受过渡电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