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经颈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穿刺后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对于导管的日常观察、维护和使用,降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堵塞、脱出、皮肤过敏等相关常见并发症,达到导管的使用期限,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高置管率降低置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术,研究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穿刺点出血率、静脉炎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导管感染率
会议
目的: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方法:采用肢体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结果:有效地固定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结论: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等优点。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是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的静脉输液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会议
目的:探讨头皮针帽留痕法对肥胖儿四肢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将400 例儿科门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200 例采用小儿静脉输液常规程序完成静脉穿刺,实验组200 例采用头皮针帽轻轻在右手示指探明血管走向最明显处轻轻留下一道印痕,因印痕较轻不会伤及皮肤,在消毒后也不影响血管走向,近而采用常规法进行穿刺。
会议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加荆条蜂蜜外敷治疗小儿静脉注射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输注胺碘酮的患儿,选取2013年11 月-2014年11 月在我院心脏内科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97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输注时发生发生浅表性静脉炎患儿21 例,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薄薄一层涂抹于局部红、肿、热、痛处,略大于受损部位,早、中、晚各涂抹一次,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次涂药前用温水清洁干
会议
目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静脉输液,在医疗实践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抢救患者的紧要关头,建立静脉通道让药物迅速进入患者体内发挥药效,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起到重要作用。
会议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静脉留置针留置不同时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时间。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择期剖宫产的患者137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2人和对照组65人。
会议
目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作为常见的并发症。
会议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输液质量的影响,提高Q8h 补液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率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展开提高Q8h 补液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率为活动主题的,对目前病人留置针使用留置现状进行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Q8h 补液病人的留置针留置率明显提高,使静脉输液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Q8h 补液病人留置针留置率,从而提高了输液
会议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会议
目的:通过这一案例讨论,要求护士对选取患者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时给予全面整体的评估,包括药物性质、既往病史等,减少刺激性药物副作用对患者静脉造成的损伤。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