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山典型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来源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4种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各样地中用土柱法采取不同土层的土壤,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及不同土层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同.总的来说,四种林分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均较高,比如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都高于其他林分类型;杉木林土壤蔗糖酶最高,针阔混交林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而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低.四种林分中杉木林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在垂直方向上,四种林分类型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基本上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土壤酶活性降低,但是酸性磷酸酶却呈现了相反的规律.
其他文献
为探讨草本植物根系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以巨菌草(Pennisetum sp.)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 inii)为研究对象,采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根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原位剪切试验测定崩岗洪积扇各土层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1)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及水分状况.(2)两种草本植物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该层巨菌草根系各参数值是该草种根
植被恢复是防治崩岗侵蚀的重要方法,为研究植物根系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本文以崩岗洪积扇上种植的深根系的巨菌草和浅根系的宽叶雀稗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层取样后,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最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用于计算土壤蓄水能力,并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长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巨菌草和宽叶雀稗的各根系特征指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巨菌草各根系指标均大于宽叶雀稗;有植被覆
抚州市积极策应中央和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部署,围绕“适应生态文明新常态,展现绿色崛起新作为”,力争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走在江西省前列.文章分析了抚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优势和有利条件,指出了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抚州市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校验样本(40%),在划分建模样本和校验样本分别做5次重复,对5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并选择出现三次或以上的显著变量进入最终全样
为探索红壤坡耕地不同表土厚度对土壤肥力质量与花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4月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设置花生盆栽实验,通过0、10、20、30和40cm,5种不同表土回填厚度,分析不同表土厚度下土壤肥力和花生生长的差异,为合理利用红壤坡耕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表土回填厚度在0~40cm范围内,随着表土回填厚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和花生产量干重依次增加,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0
为了解土壤大团聚体与土壤抗冲性间的关系.以云南玉溪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内次生林、坡耕地、人工林、灌草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土壤抗冲性特征.利用原状土抗冲刷槽法在实验室进行土壤抗冲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级团聚体比例随粒级的减小而减小,且>2mm团聚体在土壤团粒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试验坡位对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大团聚体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对坡耕地和灌草地土壤大团聚体分布
为研究寻离子型稀土尾矿砂地植被恢复主要限制因子,在江西省寻乌县稀土尾矿区,不同区域的同林龄桉树林(EP)、毛竹林(PP)、桉树铁芒萁次生林(EPD)、桉树毛竹混交林(EPP)四种恢复模式,测定其林下表层土壤(0-20cm)水分、持水量和理化性质,并与裸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PP的植被条件下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供水性能最好;EPD对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速效养
随着稀土研究的深入和需求量的增加,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工艺复杂多样,开采中产生大量酸性溶液,造成土壤呈现不同的酸性特征.本文研究人工模拟稀土尾砂废弃地土壤酸性环境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宽叶雀稗种子对酸性环境的适应范围,以期为稀土矿尾砂地植被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显示,宽叶雀稗种子在pH值4.0~6.0的酸性环境下能正常萌发,萌发过程在pH为5.5~6.0时呈单峰型,pH为4.0~5.0
稀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但稀土采选会产生大量的尾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桉树是江西省稀土矿区尾砂地植被恢复常用的树种.为科学分析和评价桉树在稀土尾砂治理过程中的综合效益及不足,本文以寻乌县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和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选取了26个反映桉树生长对稀土尾砂修复影响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桉树修复稀土尾砂的综合效益经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桉树种植
针对江西早地红壤肥力低下,生产力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长期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和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9个处理,即CK、C0Ca1、C0Ca2、C1Ca0、C2Ca0、C1Ca1、C1Ca2、C2Ca1、C2Ca2.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单施和配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红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且效果优于单施过氧化钙.C2Ca0、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