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Y对AZ91D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e/Y的添加对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Ce或Y后,合金的第二相均由粗大的网状变成细小的颗粒状,其中添加Ce后的合金组织出现了杆状或针状的Al4Ce相,添加Y后的合金组织出现块状的Al2Y相.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且Y比Ce的作用更明显.
其他文献
硬质薄膜TiN、CrN、类金刚石(DLC)薄膜等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高硬度等),广泛应用于提高齿轮、轴、刀具等结构零件、工具等的寿命.但是,硬质薄膜内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在薄膜沉积过程中或者是薄膜服役过程中会加速薄膜的失效,硬质薄膜中的内应力是影响硬质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硬质薄膜沉积厚度及服役寿命等的关键因素.
ITER第一壁板用热压铍材是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中直接面对聚变反应等离子体冲击的第一壁板的核心部件.本文介绍了美国S-65C真空热压铍材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力学性能;同时列出了ITER级铍材的部分规范.利用冷流冲击工艺制取的高纯粉末,通过粉末及工艺调整,确定了达到ITER级真空热压铍材的最佳工艺;对本项目研发的ITER级铍材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材料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稳定控制在ITER要求
介绍了等离子焊接的技术特点,以及它与TIG焊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了等离子焊接技术在国内外石油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它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等离子焊接的发展前景.
为了制备石油系针状焦,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H-NMR)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的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的片状芳核结构,进而生成无缺陷的晶体结构.乙烯焦油和催化裂化富芳烃馏分混合,可以起到共炭化的协同效应.催化裂化富芳烃馏分或与乙烯焦油1∶1混合
对二胺扩链剂进行了N-酰化改性以解决聚脲反应高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己二胺,间苯二胺为原料,在冰乙酸和磷酸条件下一步合成新型位阻型扩链剂二乙酰己二胺,二乙酰间苯二胺.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氮含量测定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并对改性后的酰化扩链剂进行熔程测定,结果显示熔程较稳定,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最后将它们与端氨基聚醚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本文综合论述了石化工业引进及国产化窑炉用高温隔热材料的现状和新进展.
以未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为核,采用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聚物为壳的复合纳米粒子.选用了亲水性不同的3种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乙酸乙烯酯(VAC)进行壳层聚合.在加入30nm SiO2后,用过硫酸钾引发聚合,连续进料,速率为0.02、0.04、0.06mL·min-1.用纳米粒径仪对复合粒子的粒径增长情况和单分散性进行表征.用FT-IR检测复合粒子表面基团
在常规铸造条件下,向Mg-Zn-Y合金中引入第四组元元素,研究了第四组元元素在准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第四组元元素对镁基二十面体准晶形态、准晶大小、显微硬度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实验显示,一定量的第四组元元素能够使准晶形态由花瓣状转变为球形,而过量的第四组元元素将导致球形准晶进一步长大为花瓣形准晶.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准晶Ⅰ相的最终凝固形态由球形界面在长大阶段的稳定性来决定,并受球形界面相对稳定
三向正交结构、角联锁结构和空芯结构是常用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结构.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三种结构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介绍了相关结构的制备技术.
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二氧化硅负载钌催化剂PVP-Ru/SiO2,用透射电镜分析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以PVP-Ru/SiO2为催化剂,聚苯乙烯氢化反应为模型,考察了反应压力、温度、时间以及溶剂等对聚苯乙烯氢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压力、温度的增加,加氢效果增强;当反应温度为423K、反应压力为10MPa、反应时间为5h时,聚苯乙烯可以完全被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