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竞技跆拳道项目的制胜因素是"快、高、变、控、准",其中腿法是竞技跆拳道比赛中得分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下肢力量耐力。竞技跆拳道项目主要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运动员需要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无氧能力和力量耐力的训练。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建议使用≥70%1RM的重量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引起肌肉肥大。然而,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对关节负荷过大,可能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血流限制训练是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一般为气动袖带或弹性绷带)对肢体(上肢和/或下肢最近端)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已被证实可以以较小的运动强度产生与大强度力量训练相似的训练效果,能够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与质量,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研究发现,无创性检测指标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pressure,TcPCO2)是毛细血管透过表皮弥散出来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二者可实时、持续地反映血流限制训练后机体组织的供氧能力,对了解血流限制训练后机体的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及循环系统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TcPO2越高,证明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越好,微循环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较强。TcPO2较低,表明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较差,微循环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较差,TcPCO2则反之。有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TcPO2和TcPCO2变化特点具有显著性别差异,因此我们推测血流限制训练也可能对男女运动员TcPO2和TcPCO2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别跆拳道运动员血流限制训练后TcPO2和TcPCO2变化特点的研究,了解血流限制训练对不同性别跆拳道运动员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在大腿最近端进行外部加压,压力为60%LOP,运动强度为30%1RM进行血流限制训练,单次训练结束后,即刻用PeriFluxSystem 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测试仪对14名(男7人,年龄:16.79±2.7岁,体重:65.8±3.9公斤,身高:1.785±0.07米;女7人,年龄:16.60±2.55岁,体重:55.4±4.4公斤,身高:1.652±0.04米)跆拳道运动员右侧腿股直肌进行无创微循环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1)保持室内安静,温度保持在(25.0±3.0)℃、空气相对湿度为45.0%-65.0%,避免空气流动,提前20 min打开仪器,使其稳定,并进行校准;(2)用酒精将受试者测试部位肌肉进行擦拭(测试位点均为相同肌肉的同一空间的解剖位点,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将双面胶(PF105-3)贴于测试处(用工具将皮肤上的毛发剔去),将探头轻轻固定于双面胶上(避开大血管),保持无压力接触;(3)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室内及受试者安静,由与激光多普勒血流测试仪连接的计算机专用的Perisoft软件输出数据。测试指标包括TcPO2和TcPCO2。研究结果: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时间(干预前和干预后)×组别(男子组和女子组)的交互效应上,TcPO2(F=0.024,P=0.880,η~2P=0.002)不具有显著差异,TcPCO2(F=9.123,P=0.011,η~2P=0.432)具有显著差异,即男子组与女子组相比,在六周的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后,男子组TcPCO2显著性增加,男子组从干预前测试到干预后测试TcPCO2增加了6mmHg。研究结论:分析结果可知,血流限制训练对男性运动员TcPCO2影响效果显著。血流限制训练会使肢体运动代谢产生的乳酸等致疲劳物质因无法顺利排除而大量积累,而这会强烈刺激该部位运动组织周边的感受器,进而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令一些激素分泌,比如血中内皮素(ET)显著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显著升高,有利于舒张血管、血管的生长和血液循环。男性TcPCO2上升证明造成局部肌肉组织氧浓度的下降,血流限制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效果具有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