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乙醇、乙酸乙酯和氯仿的残留量

来源 :第3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测定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乙酸乙酯、乙醇及氯仿3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水为溶剂,Agilent DB-WAX(30.0m×0.32mm×0.25μm)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柱温先在60℃保持6min,再以8℃·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80℃.结果:3种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各溶剂线性试验所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0以上,加样回收率在94.24%-100.84%之间,RSD<3.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有机残留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朱氏针刀疗法配合整脊点穴手法.结果:肱骨外上髁炎66例,痊愈61例,好转5例.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安全速效,愈后效果好,有不易复发的特点.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显率为82.7%,对照组的痊显率为5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配合臭氧是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肘外侧疼痛的治疗.方法:运用针刀治疗肘外侧疼痛.结果:针刀治疗肘外侧疼痛40例,总有效率100%,无任何后遗症及并发症.结论:针刀治疗肘外侧疼痛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本文介绍了网球肘(胧骨外上踝炎)的病因病理,分析了该疾病的诊断,即临床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其鉴别诊断则包括其它可能造成此点附近出现疼痛症状的疾病。文章还探讨了网球肘的非侵入性疗法和侵入性治疗,其中侵入性治疗包括:注射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等。
目的:小针刀加注射治疗肱骨髁上炎疗效观察.方法:在肱骨髁上先行痛点注射,然后用小针刀进行松解.结果:31例肱骨髁上炎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96%.结论:用小针刀加局部注射是目前治疗肱骨髁上炎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本文简述了膝前痛的概念,介绍了膝前痛相关疾病髌骨软骨软化、伸膝装置力线不正、髌股关节间压力增高、髌骨髓内压增高、滑膜皱襞综合症的临床诊断,并进一步探讨了以上各种疾病的针刀治疗,分析了玻璃酸钠注射液、中药煎汤熏洗、手法治疗、康复治疗的应用。
目的:观察干针针刺和注射治疗岗下肌肌筋膜痛扳机点所致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岗下肌肌筋膜痛病人随机分成千针组和注射组各30例,进行肌筋膜扳机点干针针刺和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时的纤颤反应和病人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疼痛、日常生活、ROM评分.两组病人均进行手法扳机点按摩、肌肉伸展和放松锻炼失活扳机点,提高运动范围和适应性.结果: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局部纤颤反应的出现
本文目的为探讨膝关节腔和髌骨穿刺减压、关节穿刺抽液、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中药外洗、功能锻炼和针刀进皮松解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自1994年以来,作者采用单一和综合的方法 治疗髌骨软化症386例(596膝).采用记分法、膝关节腔和髌骨髓内测压等方法评估疗效,有18膝采用手术治疗.发现单纯针刀治疗结合关节腔内抽液、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入、中药外洗、功能锻炼的优良率为74.
目的:建立用铬天青-UV比色法对香砂六君丸中铝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条件和显色条件进行方法学研究.采用铬天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UV法,试样用干法消化,盐酸溶液浸提,在pH 5.8~6.2的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铝离子与铬天青S(简写为CA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写为CTMAB)生成蓝色的三元络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成的蓝色深浅与铝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可进行比色测定含量.结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胆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90∶1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05nm,柱温30℃.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2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652~6.52μg(r=0.9998)和0.996~9.96μg(r=0.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