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反刍月形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来源 :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反刍月形单胞菌营养液和厌氧血琼脂(CDC)培养基将反刍月形单胞菌从瘤胃液中分离出来,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RNA技术对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即为反刍月形单胞菌.
其他文献
乳房炎中兽医称乳痈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为20%-60%。奶牛乳房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除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几大因素相互影响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致病的多样性方面,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各地虽然仍以抗生素为主治疗乳房炎,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残留问题却无法回避和解决,是目前使用抗生素防治乳房炎的一大难题。而中药防治乳房炎可以成功地破解这一难题。因此,本文就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鼻窦发烧,鼻腔有多量浆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后期往往继发输卵管炎和腹膜炎,引起产蛋量急剧下降,经济损失严重,如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死亡。近年来,从沭阳县一些鸡场发病情况看,其主要流行特点是,7-9月龄(产蛋高峰)的鸡群多发,发病3-4天后产蛋量由原来的90%下降到50%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故试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中草药取之于天然产物,具有副作用小、无残毒或残毒较低、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且无三致作用,疗效优于或等同于化学药品、抗菌药物之优势,而且能够调节,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有抑菌、抗菌、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加之中草药辨证论治时十分灵活,不固守一方一药,随症加减,应用方便,同时中药价格低廉,已重新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重视、关注,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为此,笔者就平胃散加味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谈些看法
某场饲养的58头仔猪,于10d内发生坏死性肠炎,采用中、西药结合防治,其中中药治疗29例,治愈23例。
便血,系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的一种病症。福建省华安县山区乡村地多牛少,耕地全靠牛使役。在夏、秋两季或春耕和夏种大忙季节,常有发生耕牛便血疾病。此病致死率不高,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牛便血的发病机制,并就其综合性护理、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胜红蓟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从胜红蓟所测的成分来看,似乎是一些普通的物质,如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豆甾醇、氯化钾等,但引起中毒的症状是典型的神经症状,所以可以推断这种毒素是神经毒,其毒性能阻断糖蛋白的合成,增强或亢进血管通透性,破坏脑神经组织。本文介绍了胜红蓟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结合耕牛胜红蓟中毒病例,就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近年来,仔猪水肿病在许多地方和猪场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2004年3-4月笔者所在的当地猪场发生了仔猪水肿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了此病,由于及时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还对本病的成因、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养兔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普及,虽然兔病学的研究和兔病防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兔病和疫情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和消灭,反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兔病,另一方面,由于西药的滥用,使许多兔病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给临床治疗造成了新的难度。此外,西药在兔肉中的残留,也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所以目前兔病研究倾向于在中草药中寻找新的途径
本研究对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然后对毒株的HA基因阳性克隆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HA基因全长1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该毒株的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R-S-S-R,属于低致病力毒株,该毒株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分别为YWTNVLY,左侧壁氨基酸为NGQQG,右侧壁为GTSKA.该毒株与国内一些参考毒株的H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株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 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舍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e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