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教授论治慢性肾炎临床经验介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炎常以水肿、腰痛、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遵导师论治该病之“审病机,关键在脾肾;辨症候,须分寒热虚实;治大法,重在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学生临证时屡常应用老师介绍的基本方药对慢性肾炎患者诸多不同症候表现辨证加减。如对水肿:风水者加苏叶、赤小豆;水湿加桑皮、石苇;湿热加半枝莲、金钱草;瘀阻加水红花子、陈葫芦;阳虚甚者加附子、鹿角片。对腰痛,寒湿者加干姜、独活;湿热加威灵仙、木瓜;气滞加木香、乌药;瘀血加苏木、鸡血藤;虚损明显者加狗脊、补骨脂。对蛋白尿,风邪甚者加蝉蜕、地龙;寒湿加拔契、扦扦活;湿热加土茯苓、米仁根;热毒加牛蒡子、半边莲;血瘀加丹参、泽兰;肺损加百合、太子参;脾损明显者加灵芝、山药;肾损明显者加枸杞、山英肉;久泄者加霹雳果、莲须。对血尿,湿热加小蓟、萆解;瘀滞者加血见愁、田三七;肺损者加功劳叶、红景天;虚热者加黄柏、知母;肾损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久泄者加海螵蛸、阿胶。常可获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方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发生率,评价其在控制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交叉设计、随机对照法.病例来源为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等9家医院.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灸疗与口服生脉胶囊.本研究观察8周,结束后随访8周(含洗脱期),随访期间两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根据交叉试验原则,在第一阶段随访结束后进行第二阶段的观
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诸病源侯论》云:“诸淋皆肾虚而膀胱热也。”湿热来自外感或源于脾虚、肾虚。初期和急性期多属膀胱湿热实证;病久正气虚弱邪气湿热未尽,致脾肾两亏,多为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证。实证时治疗宜清热利湿通淋,虚证应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临床上往往以虚实夹杂者多见。另外,久病人络易形成淤血,使湿热、淤血和肾虚交互错杂,相间为病,临床表现既可有尿频,尿痛,
童少伯治疗慢性肾衰病的学术思想,以补剂和泻剂指导慢性肾衰病辨证、处方和用药的全过程。或以扶正为主,或以扶正与祛邪相互结合.或祛邪为先,再以扶正复原。同时紧紧抓住正气衰败、邪气渐盛这个主要病机,结合五脏虚损进行辨证施治肾劳更加切合临床实际。传人黄吉赓,在治疗肺系疾病中应用沿用童老的学术思想。传人蔡淦,在治疗脾胃病和冠心病方面继承了童老的学术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名老中医刘锐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老师认为,脾湿壅滞,弥漫三焦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而糖尿病肾病是脾湿壅滞既久,形成痰湿之患,进一步痰郁成瘀或痰瘀交织,形成痰瘀病理,于是痰瘀弥漫三焦,络脉受阻,而发络脉病变.又认为,作为独立的肾病,糖尿病肾病也有"风伏肾络"病机存在.因此,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标为"湿郁成痰,痰郁成瘀,瘀阻络脉,与风搏结",本为"五脏柔弱,营卫不谐,气血不荣".治法分三类,第
探讨名老中医刘锐教授运用五苓散治疗肾系疾病的临床经验.五苓散系经方之一,其原文主证为:小便不利、发热、消渴、烦渴、水逆.基于这些主证,五苓散可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五官科系统疾病等.从五苓散的原文主证中可以衍化出很多应用主证:如水肿、腹泻、疱疹、痰饮、头重如裹、身重转侧不得等等.五苓散应用的主要病机是"水滞".临床使
中医五脏中肺、脾、肾三脏与中医五行中土、金、水相对应,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土生金,金生水,土、金、水在体内水液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卫失宣,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则发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作用。外感水湿,水湿内侵,脾阳受困,或虚损劳倦等损伤脾气,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滋肌肤则为水肿。肾主水,为封藏之本。水液的输布有赖于肾阳的
针对慢性肾衰虚瘀浊毒间夹、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管竞环教授四诊合参提出治疗慢性肾衰六大法则,即健脾补气法,滋补肝肾法,补血和血法,活血化瘀法,解毒泄浊法,软坚散结法。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六法或以补气血为先,或以解毒泄浊为急,主次虽有不同,然主要治疗法则不变。当慢性肾衰患者出现气血亏虚证,就选用归肾经的补气养血药,如黄芪、西洋参;出现湿热蕴结证,就选用归肾经的清热化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中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成为终末期肾脏病重要的病因之一.孙郁芝教授在论治IgA肾病时提出要综审血尿病机,突出阴虚内热;治重养阴清热,依其病证分型;强调瘀血辨证,巧用活血化瘀;主张病
中医整体观,通常在临床中所指的是"天人相应",目前的学术界对于这一观念的理解偏于宏观,更多的针对"天、地、人",而对于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等问题隐而不谈.通过三位一体论治慢性肾脏病,把中医的整体观应用于思维的建立,亟须重视对病、证、症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存在一些误区,辨证不辨病,或辨病不辩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辨病、辨证和辨症治疗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从
本文介绍了郭维琴教授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分型:肝火上扰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络、精血不足,虚风内动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六种证型,治法、方药以及治疗验案,对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基础与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