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2015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应用于胃肠疾病的治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常见主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1例患者。治疗组采用针灸(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隔药灸选取天枢(双)、气海、中脘,每次每穴灸2壮;针刺选取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公孙、太冲、太溪,均为双侧,直刺20mm-30mm,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对照组采用安慰针灸(隔麦麸灸结合浅针刺)治疗,隔麦麸灸取穴和灸量与治疗组相同,针刺选取偏离治疗组穴位1-2cm的非经非穴区,直刺1-2mm,不行手法,不得气,留针30分钟。针、灸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计36次。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对患者腹痛(程度、频次、时间)、腹泻(次数、性状、频度)、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肠鸣矢气、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和里急后重症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安全性评价包括生命体征、针刺和艾灸时的异常情况。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末中医针灸在美国流行以来,美国逐渐出现多所中医院校,开设针灸及中医课程,并有专门的委员会对院校的办学资格和相关教育项目进行认证,美国针灸教育逐渐规范化。美国针灸教育有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专业教育是获得行医执照的主要来源。本文对美国针灸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文献及网站查阅和整理,对美国进行针灸专业教育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学位学时设置、专业和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中医
砭术是古代中医五大医术之一,古砭术以割痈排脓为主,对组织的损伤较大.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制作砭石工具材料的匮乏,砭术排脓的疗法被更精细的九针器具所取代,而砭术中的热熨、按摩与刮痧等方法仍被保留下来,流传于民间,继续为人民健康做贡献,但已日趋衰落.民国三十年间,有砭道人出版《砭经》一书,试图复兴砭术,但未获成功.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泗滨浮石开发成功,新砭石疗法应运而生,砭术重新回到医疗保健的阵地
目的:考察对现代针灸理论知识体系的形成有深远影响的江苏省中医学校所编1957版《针灸学》的形成轨迹,探讨建国初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中针灸知识框架表述变迁的内在学理选择与外在影响因素。方法:以针灸知识框架(或内容大纲等)的对比为主,相关针灸专著涉及:《新针灸学》《简要针灸学》《针灸疗法讲义(初稿)》《针灸学手册》《新针灸疗法的原理与应用》《简明针灸手册》《针灸学讲义》《简明针灸学》《针灸学》(中医研究
国家级名中医张沛霖主任医师在针灸临证时注重四诊合参,脉证与经络辨证的有机结合,注重选穴和针刺手法及量效在临床中的应用。在临证时注重守神,注重应用经络的循行诊查、经络流注、经络传变,以此为针灸的临证思路,取得较好疗效。
介绍宋南昌教授临床经验与特色。宋老师诊病施术重调神,擅用四肢穴、夹脊穴,艾灸、耳压,无创痛穴疗获卓效,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肺系疾病祛顽疾,继承宗瑞麟名老中医徐捻轻压针法,同时擅长疗法互补,因人因病运用针、灸、电针、耳压、中药等多种疗法,使患者最短时间内达到康复目的。
目的:本研究将"微电子肌电桥"系统与电针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对基于"微电子肌电神经桥"系统和电子针灸技术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新思路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使用体表肌电探测电极采集健康肢体运动时的肌电信号,通过"微电子肌电神经桥"系统实时处理后,使用电针穴位刺激的方式将再生的刺激信号作用于特定的穴位组织处,从而实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直接重建的现场效果。得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后,首先使用小面
目的:探讨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感传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查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对治疗前、治疗3次后和改变针法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排尿异常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感传组总有效率(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19.3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温针灸法,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两个疗程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以及House-Brackmann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观察通督调神针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中医证型量表评定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测定,将符合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针灸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均进行神经
目的:观察温和灸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性,比较不同施灸频度对亚健康状态疗效的影响,探讨艾灸调治亚健康状态的量效关系,为亚健康状态调理选择更佳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亚健康状态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温和灸Ⅰ组、温和灸Ⅱ组、温和灸Ⅲ组和药物组,每组36例。温和灸Ⅰ组:取穴关元、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3~4cm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