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抗枯萎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粘团转化型引起,严重影响着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利用甘蓝高抗亲本和高感亲本杂交获得F1,然后通过F1自交获得包含4000个单株的F2群体,利用F1的花蕾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包含160个系的DH群体.利用双亲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设计的InDel引物,通过DH群体将基因初步定位于384 kb区间内;然后利用F2群体进一步将基因定位于84 Kb范围内.通过甘蓝基因组注释,发现该范围内共有10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可能与抗病性有关,扩增基因全长后将其中2个排除,另外一个只含有TIR结构域的基因根据FGENSH重新预测为一个完整的TIR-NBS-LRR类型R基因,命名为FOC1.对比抗、感病亲本FOC1基因的eDNA序列发现,感病亲本由于插入一个碱基A导致移码和终止突变而不能翻译出正确的蛋白质.扩增10份抗病材料和10份感病材料的cDNA发现,10份抗病材料cDNA相似度很高且无InDel,而感病材料的cDNA均存在插入或者删除造成移码突变.由此我们推断,重新预测的基因FOC1很可能为甘蓝枯萎病抗性的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超净绿色苹果生产的研发计划,为了减少农药对果品、环境、水源的污染,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果品,使消费者放心消费,主要实施的措施为超净绿色苹果基地环境标准的制定、超净绿色果品生产中农药使用技术与降解风险评估、超净绿色果品生产中农药替代技术的研发、超净绿色果品基地农药的限制与推荐、超净绿色苹果产品的市场监管。
本项技术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适期追肥和叶面喷肥,提高果园土壤肥力和树体营养水平,达到高肥壮树的目的;结合采用精细疏果、高产树形和垂枝修剪技术,提高果园综合生产能力;授粉、套袋、病虫害防控均按常规.在有机化培肥地力,养根壮树,精细疏果和垂枝修剪等方面有创新.应用本项技术,可使盛果期苹果产量达到75000kg/hm2以上(666.7m2产量5000kg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本实验选用25份常规选育的青花菜自交系材料,在花球生长及采收期进行10个花球性状的观察与测定,并对花球球形指数、茎粗、球座高、花蕾横径、花蕾纵径等五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花蕾横纵径变异系数最大,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通过对十个花球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25份自交系材料分为A、B、C三大类,其中B类分组包括N264、N419、N364、N271、N287,其花球综合性状表现较佳,适合作
本文以6年前"苗用型大白菜育种的认识与实践"为背景,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其育种思路的深化内容,即概念深化为绿叶快白菜,目标深化为特异耐热、速生丰产、品质优良、低亚硝酸盐,技术深化为亚远缘单交种和三交种;介绍了作者在该育种思路指导下的育种实践,即速生丰产、品质优良、耐热性很强、挺性明显、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下的亚远缘杂交新品种-"黄火青"的研制过程;并示意了将延续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以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系CCR1 1239为母本,自交系CCRl1241为父本,杂交获得抗根肿病新品种CCR11242.该品种品质较好,对根肿病抗性较高,病情指数为5.63.经品种比较试验、省区试和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065kg,比对照增产增142%,2012年通过新品种登记.
"津松65"是以自交不亲和系10-3为母本,自交系26-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从定植至收获约65天,单球重1.2kg,球形扁平美观,花球雪白松大,蕾枝浅青梗,耐热抗病,适合秋季栽培.
以高感根肿病青花菜自交系‘93219和高抗根肿病芸薹属野生种(Brassica macmocarps)‘B2013为亲本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P1、P2、F1、B1、B2和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根肿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芸薹属野生种B2013根肿病抗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
通过8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福帅得悬浮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最高,为89.92%,其次是BJYT悬浮剂和科佳悬浮剂,防效分别是88.78%和86.84%.这3种药剂为本次试验中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以3个抽薹性不同的茎瘤芥品种JL92、JL154和JL202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阶段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对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寻找两者与先期抽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第6~9片真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抽薹密切相关,同时节间距长的材料更容易抽薹。本研究为今后耐抽薹茎瘤芥品种的选育,尤其是早期选育奠定基础。
本试验以10份甘蓝杂交种为试材,在初步分析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基础上,以出胚率相对较高的甘蓝杂交种11-2135为试材,通过分析悬浮小孢子预冷处理、不同外界温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优化甘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植株花蕾小孢子出胚率不同;悬浮小孢子预冷处理,甘蓝出胚有相对减弱的趋势;20℃外界温度是甘蓝生根的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