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式反应器生物脱硫过程中DBT的传质特性

来源 :第五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搅拌式反应器生物脱硫过程中DBT的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⑴根据理论模型预测DBT从有机相主体到两相界面的体积传质速率,搅拌速率是影响传质速率的的决定性因素;⑵通过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脱硫速率比较,当有机相中DBT浓度很低,或搅拌速率较低时,由于传质速率较小,传质对总的生物脱硫反应会有明显影响,当有机相中的DBT浓度和搅拌转速较高时,传质速率要远大于脱硫速率,菌体的生化反应速率决定了总脱硫速率。
其他文献
本文对循环冷却水膜蒸馏脱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混凝过程能有效缓解膜通量的衰减。RCW中的大分子NOM是造成有机膜垢的主要因素;⑵两组实验的产水电导率均在2.2-4.8μS.cm
本文对旅游景点垃圾收容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我国的旅游景点垃圾收集容器使用现状、国外在旅游景点垃圾收集容器使用方面的经验、垃圾收集容器的统一规划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春节期间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污染较为严重,夜间平均质量浓度要高于白天,除夕后要高于除夕前,主
采用野生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种子诱导原球茎,并探索组培快繁各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通过试验筛选出的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1.5 mg/L+马铃薯50 g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DL-1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具有感光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
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纳米SiO2改性,制备了表面含—SH基团的纳米S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热失重(TGA)
在全球聚碳酸酯需求持续攀升的市场环境下,受日本大地震和双酚A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以来聚碳酸酯(PC)价格一路飙升。不过,随着近期国际生产商纷纷上马扩能项目,PC吃紧的的局面
以甲基苯胺和苯胺与多聚甲醛、烯丙基双酚A合成了含烯丙基的苯并恶嗪(BA),采用红外及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与单官能度苯并恶嗪(PAF)在溶液中共混并加热固化。通过D
本文对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分离出的2种高效还原菌种经鉴定,确定DN-1为假单胞菌属,FR-1为克雷伯氏菌属,对其各自的还原特性进行了进一
我国市政供水管网每年因被腐蚀而报废的部分以及饮用水被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或腐蚀产物污染而导致的损失巨大。本文对城市供水管网内壁腐蚀相关微生物及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