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安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大安逆断层控制了本区的沉积,该地区大型鼻状构造使本区地型复杂化,呈现一条大的逆断层控制了多条小型正断层.来自西北部白城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进入湖区,形成了本区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岩心观察,识别出灰黑色、灰绿色和紫红色泥岩互层,印证了地层沉积经历了早期湖盆抬升,水体变浅和物源供应的不足;发育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脉状层理、沙泥交互层理,构造有变形构造,虫孔构造,冲刷构造.
其他文献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出露良好,厚达800 m以上.笔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利用2011-2014近四年的时间对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11处剖面中的8处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测定与描述,目前共鉴定和描述遗迹化石10属17种:(1)居住迹(Domichnia): Psilonichnus upsilon、 Thalassinoides callianassa、 Thalassinoid es h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在西山窑组发现了多个油藏.前人对马朗凹陷局部区块西山窑组的沉积相做了部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受各区块勘探程度的限制,目前仍缺乏整体性认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资料、重矿物分析及地震资料,从整体上对马朗凹陷西山窑组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
会议
本文通过对取自南海的西南部重力柱状岩心SA08-34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和己有的浮游有孔虫研究资料,进行了地层划分,讨论了南海中西部晚MIS3期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变特征.根据SA08-34岩心的硅藻丰度和百分含量变化划分的硅藻带与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不同时期的地层中硅藻个体丰度变化十分明显,在MIS1、3期地层含有丰富的硅藻类群和较大的个体丰度,MIS2期硅藻数量非
涠洲10-3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Ⅰ号断层东南侧下降盘,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断鼻构造.流沙港组第三段是该油田的主要储层.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地层开展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
河南省中生代地质研究起步较早,但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区域地质调查、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与盆地演化、遗迹学与沉积环境等研究领域,尚未系统地开展河南省中生代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本次研究在大量野外地质考察与室内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了以下新的研究进展.
会议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属性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进而进行沉积体系研究和储层预测的有效工具.其核心是通过现代沉积和露头古沉积研究,建立沉积体系的地质模型;通过建立的沉积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确立模型的地震响应;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沉积体系空间分布规律;充分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和成像技术与沉积模型的互动反馈对储集体进行精细描述.根据济阳坳陷新近
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在大别造山带北缘地区一直存在争议,或者以固始-肥中断裂为界,或者以六安-合肥断裂为界,或者一金寨-舒城断裂为界.最近,在安徽霍邱地区原新元古代地层剖面的下部灰岩中,发现了晚石炭世布尔顿蜓Boulton ia? sp、床板珊瑚、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表明这套地层下部包括晚石炭世地层.因此,将霍邱-固始地区与秦岭-桐柏造
会议
受块体搬运作用控制的水下碎屑流是近年来在深水环境(深海或深湖)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沉积类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水下沉积物的块体搬运过程的公认鉴别标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央地区几个露头剖面的地质调查,首次在延长组深水厚层块状砂岩中发现了一种"泥包砾"结构,并分析了其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认为这种"泥包砾"结构主要与三角洲前缘特殊的"碎屑流"成因机理与发育过程有关,其形成过程自始自终表现出含有
山东省黄岛胶南地区的风河河口环境中发育浪控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风河河口三角洲前缘发育了水下曲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席状砂占据了该三角洲前缘80%以上的面积.
安徽宿松坐山中二叠统地层发育,栖霞组、孤峰组和武穴组连续出露,为下扬子地区中二叠统的典型剖面之一.其中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类型主要为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其次为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和结晶灰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