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引起老年大鼠发热反应与环境温度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关系

来源 :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老年人体核温度通常低于健康中青年人.目前认为,出现老年性低温的主要原可能与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引起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有关.另外,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时,常常出现发热不明显或不发热,由此漏诊而延误治疗,使老年人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虽然有实验证明,在22℃热中性环境温度中,给老年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只能引起轻微的发热反应或无发热反应,甚至出现低温反应,但其机制不清楚.为此,我们观察了环境温度对LPS引起老年大鼠发热的影响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在LPS引起老年大鼠发热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记录成年雄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和活动的变化.用无线遥测温度梯度仪记录大鼠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允许动物在温度梯度箱内选择环境温度的范围为15℃-40℃.分别观察LPS(50 μg·kg-1)对年轻大鼠和老龄大鼠Tc、活动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22℃热中性环境温度中,LPS引起老年大鼠的发热效应明显低于年轻大鼠,而32℃C环境温度中LPS引起老年大鼠的发热效应与年轻大鼠相似.(2)腹腔注射LPS能引起年轻大鼠出现明显的发热反应,而老年大鼠则未出现体温升高反应.将动物置于温度梯度仪内,LPS引起年轻大鼠的发热效应与22℃热中性环境温度中的发热效应相似.但有趣的将老龄大鼠置于温度梯度仪内,不仅在昼光和暗光选择的环境温度均高于年轻动物,而且LPS也能引起老年大鼠出现发热效应.实验结果证明,(1)环境温度能明显影响LPS引起老年大鼠发热反应过程;(2)老龄大鼠喜欢选择较高环境温度表明,老龄动物在维持正常体温稳定和发热反应过程中,主要通过行为性体温调节进行补偿自主性体温调节功能的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客观定量评估老年人听觉能力。方法:利用MFC制作播放器,并采用语音时长调整算法实现播放器的变速不变调,同时在播放器上添加一个计时器。利用特制的播放器以快、中、慢三类语速和高、中、低三类音量播放同一个问题,播放器记录下老人从问题播放结束到开始回答问题的间隔时间,同时记录老年人的答题情况,并分析反馈信息给出评分。结果:现已完成该评估软件的研发。
目的:利用血清LD及Glu寻找超量恢复时间点,高效液相质谱仪对该超量恢复时间点血清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并对红景天对运动疲劳后机体超量恢复影响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析.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12只),单纯运动组(S组,12只),给药运动组(E组,13只).其中N组正常笼养,S组做一次性力竭运动,E组红景天水煎剂灌胃7d,最后一次灌胃后30 min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于运动力竭后即刻、5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危险因素及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rs 1799983多态性与相关性.方法: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采用生化技术测定空腹血糖、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等10项血浆指标,测定体重指数、腰臀比等指标.经典的酚-氯仿法进行DNA抽取、PCR及纯化,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363名EH患者(EH组)和370名正常血压者(NT组)
会议
最近研究发现,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在前馈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脊髓传来的皮肤温度信号,经LPB神经元中继后直接上传至体温中枢视前区,引起防御性体温调节反应.那么LPB除了接受皮肤温度信号外,是否还存在内在温度感受机制,分布有感受局部脑温变化的温敏神经元?本研究采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温度对大鼠(80~120 g)离体脑片LPB神经
目的: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是运动功能的丧失,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神经胶质细胞有关,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因此,本文探讨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前角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时间点为6h,12h,1d,3d,5d,7d,14d,28 d,每组3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D大鼠T9节段脊髓钝挫伤模型,术后BBB评分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后的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中,BDNF和SP在脊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只.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注射已烯雌酚及缩宫素制备模型,观察注射缩宫素后大鼠每分钟的扭体反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观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P物质(SP)在脊髓腰2-4脊髓节段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情况下,BDNF和S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呈
目的:循证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INFORMATION,2000-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AMED,2000-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2年)、PUBMED数据库(2000-2012年)检索涉及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的文献,
目的:检测胰岛鼠抵抗(R)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胰岛鼠抵抗情况、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探讨IR与2型糖尿病时血清维生素D3和骨密度变化中的意义.方法:18月龄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胰岛素抵抗组(Ⅰ组)、糖尿病组(D组),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各组大鼠IR,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IR,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脊髓顿挫损伤模型,研究大鼠脊髓顿挫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从6h、12h、1d、7d、11d、28 d不同时间点的脊髓钝挫伤动物模型;采用BBB评分系统评价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状态;采用自行设计的石蜡组织芯片专利技术,通过二次包埋的方法,制作不同时间点的脊髓组织芯片;用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红细胞的渗出变化。结果:大鼠运动功能BBB评分从第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