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来源于寒武系源岩的古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志留系古油藏成因分析

来源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以前的资料显示,塔中62井志留系原油物性具有高密度(0.9307g/cm3)和高含蜡量(11.8%)的特点,但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6.7%)却较低,且族组分中芳烃馏分含量较高(36.18%),饱/芳比值低,仅1.36,非烃+沥青质含量为14.63%,明显低于塔里木盆地其它高密度海相原油.因此,塔中62井原油的成因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原油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原油样品采自塔中62井4052.88-4073.58m志留系地层,主要进行原油油顶气分析、全油及馏分碳同位素分析、饱和烃、芳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志留系沥青的分布特征,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液态烃类通过运移进入志留系砂岩的时间应是在石炭系沉积前.构造分析表明,石炭系沉积前塔中62井区一直处于塔中隆起的高部位,志留系遭受强烈剥蚀.但塔中62井志留系油藏原油位于被泥岩周围包围的砂岩透镜体中,保存条件相对较好,也使后期中上奥陶统生成的烃类难以充注进入古油藏.油藏遭受破坏程度弱,从而造成了油藏流体上述的组成和分布特点.
其他文献
油田开发要求对油藏及其内部流体的开发动态进行三维动态的表征.但是常规的开发测试方法如关井测试、生产测试等不仅仅耗资巨大,而且时间长,精度低,是否能有一种快速有效而又廉价的开发表征方法呢?开发地球化学就是这种开发表征方法.开发地球化学方法对油藏开发表征可在不关井、不停产、正常作业情况下实施,而且精度高,速度快.油藏地球化学应用于开发地质表征为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快捷而又实用的方法,
宏观底栖藻类作为海相烃源岩的重要生油母质类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大型底栖褐藻海带的热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漫反射光谱、反射率等分析测定和显微镜观察系统研究了海带的热演化规律.总之,宏观藻类的生烃温度相对较高,与腐泥型干酪根有明显差别,其反射率相对低于同温度的镜质体反射率值,在海相烃源岩评价时应予以高度重视;海带的孔结构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经历了生物原生孔-表面均一光滑化-
本文采集了北京城乡结合部和郊区2003年秋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运用衍生化处理和GC-MS技术分析了其类脂质组成,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类脂质主要包括C12~C35正构烷烃,都以C29为主峰碳,CPI值分别为1.14和1.18,显示出微弱的奇偶优势,C22+/C21-值分别为12.1和14.9;C10~C30一元正脂肪酸,以C16为主峰碳,CPI值分别为9.87和10.23,具有强烈的偶碳数优势;C1
本文报道了郑州城区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子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PAHs的来源.气相色谱/燃烧系统/同位素质谱分析表明:PAHs分子化合物的δ13C值非采暖季为-23.4‰~-29.4‰,采暖季为-24.2‰~30.0‰,随着分子量的增大PAHs分子化合物中13C含量降低.统计表明不同采样点位的样品中的PAHs单化合物的δ13C值区别不明显(0.1‰<σ<0.6‰).
喜马拉雅运动与中国新生代油气系统喜马拉雅运动是中国地质历史的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中国地貌由此发生巨大变化,如特提斯海从中国退出,青藏高原的隆起,一些新生代构造盆地和中国东部与南部边缘海的形成.它为中国新生代油气生成、聚集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和条件.在中国,喜马拉雅运动表现的最强烈,它不仅使新生代盆地的沉降幅度最大,对一些老盆地的改造也最强烈,它不仅影响新生界的烃源岩,也活化老地层的烃源岩,它不仅影响中国
云参1井在三叠系舍资组1226.68~1226.8m砂岩岩心发现一脉状沥青.在其它层段岩屑中也发现不同丰度的沥青屑.对云参1井1226.63~1226.68m井段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沥青可能为蒸发分馏作用的产物.此后,由于云龙凹陷全面抬升,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盖层封闭性变差,白垩系油藏油气逸散,遭受氧化.薄片观察,白垩系砂岩粒间充填块状、丝状褐红色沥青,或沥青浸染于矿物裂纹中.因此,白垩系褐
对济阳坳陷八面河油田天然气的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生物降解作用对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济阳坳陷八面河油田的天然气组分组成以甲烷为主,乙烷以上湿气组分含量低,C1/C2+C3比值在112~566之间,表明受微生物降解后天然气组分组成明显变干.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较轻,δ13C1在-45.0‰至-50.0‰之间,δ13C2在-34.2‰至-
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着两套有效烃源岩层,即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塔里木盆地现今海相原油大多来自中-上奥陶统源岩,而中-下寒武统在地质历史上是否生过烃,以及所生成的烃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一般认为,在油气成藏的早期阶段,新生矿物中便会一次性捕获大量的含烃包裹体,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包裹体中的烃在捕获后不易遭受生物降解等次生变化,能代表油藏中早期充
本文试图展示原油中菲系列化合物在油藏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期探索油藏水洗作用的一种地球化学标志.菲系列在油藏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暗示,随油藏埋深的变浅,其水洗作用加强,其中明化镇Ⅰ、Ⅱ油组遭过较强的水洗作用;而埋深较大的馆陶组和明化镇Ⅳ油组可能没有水洗作用或仅有较弱的水洗作用.同时也显示出明化镇组油藏存在较复杂的油水接触关系.横向上的特征显示,油田北区水洗作用较强,而南区相对较弱,这也可能暗示油田水流特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目前已相继在该地区发现了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滚子坪、金珠坪等气藏.这些气藏内所钻探井的鲕滩储层中不同程度地含有沥青.沥青在地层中是一种常见的产物,有原生沥青和运移沥青,其成因多种多样,如热变质沥青、表生-浅层氧化沥青、储层分异沥青及水洗沥青等.本文紧密结合地质分析与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的结果,详细论证了川东北飞仙关储层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