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内外肌群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用手持棒式电极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舌内外肌群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对舌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舌肌运动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舌内外肌组和舌外肌组,每组30例,其中17例患者因病情、经济及家庭原因不能坚持治疗,退出研究。最后纳入统计的患者资料43例,其中舌内外肌组22例,舌外肌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感应电疗法,手持棒式电极刺激治疗,舌内外肌组刺激部位为舌内外肌群,每次治疗20 min;舌外肌组刺激部位为舌外肌群,每次治疗15 min。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舌肌运动范围测量,记录和统计分析2组患者舌的前伸运动、左右运动及上下运动范围。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舌前伸运动、左右运动、上下运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前伸运动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舌内外肌组较舌外肌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内外肌组治疗后的舌左右运动范围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舌外肌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舌上下运动范围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持棒式电极感应电疗法能有效针对舌肌运动障碍患者的舌内、外肌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舌前伸运动和舌左右运动。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相关中枢功能重组及其偏侧性特征.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组成正常对照组,选取首次出现吞咽困难主诉的急性
会议
催化脱蜡技术是生产低凝点柴油的主要方法,以其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产品方案灵活及氢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催化脱蜡技术大多采用ZSM-5分子筛催化剂,将原料油中的蜡
流化床造粒集成粒、混合、干燥等过程于一身,与其他传统的造粒方法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装置紧凑、投资省、生产强度大等优点,而且所得到的产品无尘、无块、具有良好的流
肠道菌群是一个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子影响的动态生态系统,复杂的肠道菌群因其对宿主生长、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而日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是宿主体内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对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口腔感觉和运动功能训练、门德尔松吞咽训练、球囊扩张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性经口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