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MAlO(M=Ba,Sr的发光与晶体化学键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应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对Eu<2+>:MAl<,2>O<,4>(M=Ba<2+>,Sr<2+>)晶体的化学键参数进行了计算, 讨论了晶体中Eu<2+>的发光性与其所取代离子格位的化学键性质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用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尿素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含量的CeZrO固溶体,并采用XRD、BET对CeZrO固溶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程序升温脱氧(O-TPD)和程序升温还原(H-TPR)对该固溶体的表面晶格氧脱出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
我们测定了在CeZrO,CeZrYO,CeZrO和CeZrYO,(分别表示为CZ,CYZ,PZ和PYZ)样品表面上的CO氧化反应和O/O同位素交换反应.结果表明:(1)在CZ和PZ系列固熔中参杂Y离子可以改善晶格氧的迁移性质;(2)PZ和PZY的晶格氧比CZ和CZY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氧化反应活性.其原因是将Y掺杂到CeZrO或CeZrO晶格中,增加了样品的氧空位浓度,从而提高了晶格氧的迁移性质和氧
本文在固定反应器上对乙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反应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CeO体系具有催化性能,在740℃时,表面上Cr含量接近单层分散的1.18rmmolCr/100nm催化剂样品的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较好,分别为36.6﹪和97﹪.二氧化碳的作用是通过加氢反应以推动乙烷的脱氢并可消除反应中生成的积炭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表面存在Cr和Cr,并且表面上Cr含量接近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M搀杂的六铝酸盐LaMAlO(x分别为0,0.5,1.0,1.5,2.0,5.0)催化剂,采用BET,TG-TDX,XRD进行了物性表征,并以甲烷催化燃烧为目标反应,研究了M搀杂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AlO催化活性较低,随着M的引入,催化活性逐步提高.当x=1.5时,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为理想搀杂量.焙烧温度对晶型及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1200℃时可以形
研制出低贵金属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催化剂的Pt+Rh为0.4g/1,Pt/Rh=7: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经1000℃水热老化后,催化剂的性能保持稳定.
制备CeSnO复俣氧化物并考察其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少量Sn能取代CeO晶格中Ce原子形成立方相的固溶体,并其晶胞参数变小;Sn超过20℅时形成混合相,低温焙烧有利于CeSnO固溶体的形成。新鲜CeSnO的TPR图谱有三个还的峰,α峰归属于表面Sn的还原(~330℃);β峰归属于体相SnO和表面Ce(~630℃)的还原;γ峰归属于体相CeO的还原。 焙烧温度的提高使得β增强,α峰变弱,而γ
该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e-SmO-(x=0-0.4)系列固本电解质,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其晶体结构随Sm含量的变化关系。XRD表明:该体系从160℃开始即形成了立方萤石结构,且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全部形成了单相固溶体。此温度远低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所需的温度,同时也较水热合成法的温度低。
采用2-乙基已基磷酸单2-乙基在酯(P为固定相,稀硝酸为流动相,研究了基体Ce与稀土杂质在HPLC柱上的色谱行为。提出了P/HPLC分离与电热蒸发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ETV-ICP-AES)检测联用测定高纯氧化铈中良量稀土杂质的新方法。
研究了MINiSn(x=0~0.5)贮氢合金的结构、吸放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Sn替代Ni,导致氢合金晶胞体积增大,吸放氢平台压和吸氢量降低,压力滞后和吸氢后体积膨胀比减小。 Sn影响合金氢化反应标准生成焓(△H的主要因素不是原子尺寸,而是合金电子浓度的变化, 充放电过程中Sn向电极表面偏聚并生成SnO,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循环寿命。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MBOCl:Eu(M=Ca,Sr,Ba)中荧光体,测量了荧光体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研究了MBOCl:Eu(M=Ca,Sr,Ba)的真空紫外光主持性,观察到基质吸收带位于120~200nm区域, Eu离子的5d能级劈裂随着M的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也观察到在质与稀土离子之间存在的能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