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鞭毛合成调节基因flhF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空肠弯曲菌llhF突变株以及回复株,在此基础上对flhF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生化鉴定及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jlhF基因失活并不影响空肠弯曲菌正常生长代谢。在透射电子显微镜视野中,野生株和llhF回复株可见完整鞭毛结构,而llhF突变株则大部分表现为无鞭毛表型,3株细菌穿刺接种MH半固体培养基后,野生株和llhF回复株可从接种处向四周扩散生长,形成明显的环状结构,而lhF突变株只能在接种处生长,运动力明显减弱,表明llhF基因与空肠弯曲菌鞭毛生成以及运动力息息相关。毒力相关表型研究结果显示lhF基因失活后,空肠弯曲菌的自身凝集性以及对宿主的定植力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与野生株NCTC11168相比,jlhF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更是表现出显著性下降;在Caco-2细胞的黏附、侵袭实验中,jlhF基因失活使得突变株的黏附率只有野生株的52.16%,而侵袭率更低,仅为26.54%;回复JlhF基因后,以上表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复。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jlhF基因失活会使鞭毛结构相关基因fliF,fliM,flhA,flhB,flgC,flgI,flgE.flgaA和jlaB在转录水平上均表现为下调表达;回复llhF基因后,基因表达下调变化有所减少,有些基因甚至表现为上调表达,另外其对鞭毛合成过程中早期表达的基因fliF,//M和jlhA的影响较大,对sigma28因子依赖的flaA的影响也要大于sigma54因子依赖的flaB,因此推测在空肠弯曲菌中,flghF基因可能在鞭毛合成过程早期便发挥调控作用,而且更倾向于调节sigma28因子依赖的鞭毛基因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拟合ARIMA模型对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为制定HFR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2005年~2015年HFRS季度发病资料,通过SPSS19.0软件拟合ARIMA模型,预测2016年各季度的发病数.结果:最终拟合为ARIMA(0,0,0)(0,1,1)4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7%.2016年第一
目的:了解福建省啮齿动物巴贝西原虫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本省6个地区野鼠和家鼠的全血,采用PCR扩增巴贝西原虫18S rRNA片段,PCR产物纯化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我省鼠类中巴贝西原虫感染率为9.57%,家鼠的感染率为2.82%,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0%和5.26%.野鼠的感染率为13.04%,板齿鼠、黄毛鼠、社鼠和针毛鼠4个鼠种感染巴贝西原虫,感染率分别为
本研究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猪霍乱沙门菌强毒株C78-2和弱毒疫苗株C500的菌体蛋白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C78-2中存在的特异蛋白点有5个.对5个特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共有4个蛋白鉴定成功,分别是CheY蛋白磷酸化酶CheZ、细菌铁蛋白、OsmY蛋白以及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A.这些蛋白涉及了细菌趋化性、细胞毒性、细胞抗逆性和能量代谢等多个生物过程.运用荧光定
目的:探索福建省戊型肝炎(戊肝)发病的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福建省20102015年戊肝监测资料,用SAS9.0软件进行频数计算等统计分析,用ArcGIS10.2软件对各县区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0-2015年福建省戊肝报告发病率介于2.34/10万~3.36/10万之间,年均为2.85/10万.各年全局M
为揭示不同鸡白痢沙门菌菌株间的毒力差异,本研究对1960s-2010s期间不同来源的50株鸡白痢沙门菌的毒力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细菌对HD-11细胞的黏附率,并在其中挑选代表菌株利用鸡胚模型进一步筛选毒力强的菌株.取新鲜培养的鸡白痢沙门菌菌液以MOI=10∶1感染禽巨噬细胞系(HD-11)与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1h后裂解细胞并稀释涂板计数以计算其黏附率,S06004对HD-11的黏附率高于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地区居民区小型兽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滇西地区8个州(市)中抽取的10个县(市、区)40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800户家庭(每村20户),进行室内捕鼠,采集鼠脾脏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鼠肺标本提取R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免疫学方法,检测鼠疫、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巴贝西原虫、人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原体.结
本文就华佗在人兽共患病领域的成就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人兽共患病的治疗方法,对于皮下寄生虫病采取让伤口每天与冷水接触1次,当雌虫伸出时,用小棒卷虫,每天卷出一段虫体,约3周可将全虫卷出;还有用棉线一端系住虫头,另一端牵引逐日慢慢地拉,直至取出全虫使伤口渐愈合,对囊虫病采用槟榔、南瓜籽等驱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以中国分离到的1533株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为目的菌,对其进行MIC测定,运用PCR法和基因测序检测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oqxAB、qepA和aac(6》、Jb-cr),通过接合和转化实验获得基因阳性的接合子,对其进行MIC、PFGE和Southern blot等试验。研究发现,二十年来,大肠杆菌对多数喹诺酮类药物和喹噁啉类药物的耐药性提高了两倍以上,猪
目的:探讨福建省2011~201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卫生机构2011~2015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由2011年的15例增加到2015年的115例,五年间共报告249例,发病率为0.13/10万,呈快速上升态势(Z=10.45,P<0.01).漳州和南平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2/10万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1947年从关在乌干达的寨卡树林中恒河猴血液分离发现而得名,1954年从感染者血液中分离到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 us),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相似。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ZIKV可分为非洲系和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