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种治疗模式对大肠癌患者症状改善作用差异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7年全国中医肿瘤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owusheng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医五种治疗模式对大肠癌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 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并分为与西医抗肿瘤治疗结合的中医巩固组(无癌)、防护组(足量化疗)、加载组(减量化疗)、维持组(化疗有效后,观察)和单纯中医治疗组,分析5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221例大肠癌患者中医药治疗后乏力、气短、大便异常(包括便秘、大便稀溏、血便)、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失眠的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在症状治疗有效率方面,防护组和巩固组)加载组和维持组(91%、80%vs69%、65%,P<0.05);单纯中医治疗组有9例,有效率为22%,低于前4组(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症状疗效,与有无肿瘤及肿瘤进展程度、有无化疗及化疗强度有关,五种治疗模式可以提高其疗效.
其他文献
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这就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抗击“非典”之后,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加大投入,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进
总结运用健康知能概念促进1例失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经验.运用健康知能概念,评估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控制的知识与技能程度,提供符合其健康知能程度的教育内容,藉由个别化护理,将自我照护活动落实到生活中,使知能受限的患者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
目的:了解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情况,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登革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群众懂得登革热防控知识,自觉参与登革热疫情的防控.结果: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降低伊蚊密度,提高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对于控制登革热疫情在社区蔓延有极好的效果.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登革热防治意识和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是防止登革热疫情在社区流行
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以胃排空延迟和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治疗时胃排空时间及上消化道症状应分开对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支持、饮食疗法、促动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外科干预等,疗效在缩短胃排空时间方面值得肯定,但改善上消化道症状方面差强人意.中医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依据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公立医院应该整合内部医疗资源,构建营养干预体系并贯穿于健康管理全过程.宏观层面,应整合医疗机构体检中心、营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康复专家资源,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中观层面,各临床科室应该成立临床营养管理小组,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微观层面,可以从健康体检入手,对体检人群进行营养筛查,对营养缺乏或过剩者进行干预.妇产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应做好患者人体成分分析,及早进行营养干预,通过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是临床上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中医病属"虚劳"范畴,本文从中医角度就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肺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涨,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为温病学范畴.古代文献虽没有癌病之记载,但有"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记载,可见古时先人已有见地.本文提出以外感燥邪为主要病机,并从方剂学和易学角度分析阐述治法以及"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含义.从西医学血小板在肺癌状况下不增反降的现象联系卫气特点及功能,与前呼应.同时分析了在激素的影响下男女发病率
原发性肾癌是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该病主要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该病的病因不明,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原发性肾癌患者中西医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病中西医治疗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供临床参考.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等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有效手段,但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主因归结于其有复发、转移特点,并且手术、放化疗后遗留的放射性炎症、肝肾功的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在治癌、控癌、固癌以及对相关症状的缓解、生存期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较多方面有得天独厚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与中医虚实证型之间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CD80、CD86的表达情况,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中医虚实证型进行分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CD80、CD86的差异性.结果:(1)正常组淋巴细胞CD80和CD86及单核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