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虫草菌粉核苷类成分溶出度测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发酵虫草菌粉超微粉体和普通粉体溶出度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虫草发酵菌粉进行粉碎处理,以尿苷、鸟苷、腺苷为检测指标,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一定程度的微粉化能促进指标成分的溶出,但微粉过细后,阻碍指标成分的溶出。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微粉化前后理化性质变化不大,微粉化对溶出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研究《黄帝内经》及内经学科形成、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过程,从对其历史与现状研究中,探索学术发展规律。其次,内经学科将来发展的重点。要重视学科建设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解读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生死等问题的价值观念、独特的认知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医德伦理等。《内经》作为医学的经典,反
  首先从外燥的概念、燥邪、燥证、燥邪治病的生物学机制分析了外燥相关理论。其产生与季节、地域、环境等因素有关。并介绍了外燥致病的主要特征有4,即:伤津、伤肺、兼挟、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是由一系列创伤和疾病所致,这类创面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中医外治溃疡历史悠久,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MEBT/MEBO治疗多
  皮肤溃疡是由一系列创伤和疾病因素所导致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又称难治性溃疡,以下肢、足、臀部、腰部及手部为好发部位。目前对慢性皮肤溃疡的现代研究己由宏观深入到微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由细菌侵入乳腺组织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而引起。本次系统评价拟致力于研究“以通为用”在急性乳腺炎初
  目的:合成中药活性成分芦丁的人工抗原并进行鉴定,为制备芦丁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快速检测芦丁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法,将芦丁与牛血清蛋白(
  目的:研究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结合研磨法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以包封率和粒径大小为考察指标,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野菊花多糖中所含色素和蛋白质的脱除性能。方法:比较LSA-700B、LSA-21、D101、XDA-8、AB-8、XDA-7等6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野菊花多糖的纯化
  目的:通过抗炎药效学实验确定清热除湿汤的提取方法。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提取方法(传统水煎法、分类提取法)的清热除湿汤对炎症模型肿胀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