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M和BP模型的智利竹筴鱼资源量影响因子与模型比较

来源 :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82-2012年智利捕捞竹筴鱼的年产量数据,以及厄尔尼诺指数、南方涛动指数这2个主要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数据,采用GAM模型分析确定影响智利捕捞海域内竹筴鱼资源量的主要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利用多种BP神经网络模型对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与GAM模型分析选取的主要海洋环境和气候因子进行建模拟合,预测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变化.通过对2个方案,共26种不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以拟合残差、相关系数、预测标准差这3个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智利捕捞竹筴鱼的资源量变化预测的最优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在环境因子数大干9的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残差约为0.0001,相关系数大于99%,且预报标准差小于0.03,可以用来作为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量的预报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预测智利捕捞竹筴鱼资源动向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细致阐述了国产商用化多用途多波束图像声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现场测试过程,详述了系统的技术指标并深入讨论了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通过多波束图像声呐的水池和湖上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图像声呐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以及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选取我国渤海湾沿岸部分岸段为实验区域,采用机载(Light Detection and Rang)Li-DAR系统ALS70进行了海岸侵蚀监测数据获取,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生成测量区域的正射影像图(DOM),根据该成果在GIS环境下对试验区域的岸线进行提取,将其与前一历史时期的岸线进行拓扑运算,从而得到海岸的侵蚀面积、侵蚀岸线的长度等数据结果,完成对目标岸段的航空遥感定量化监测.充分利用了机载
Wa-LiD模型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发展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模型,其能仿真水表面、水体和海底的反射激光雷达波束所形成的回波波形,水体光学量的表达是该模型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体三要素叶绿素、悬浮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和散射,然而涉及到这部分的表达式和参数并未公开.本文借鉴前人在水体吸收、散射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激光雷达水体回波信号仿真模型,并将改进后模型产生的波形与Wa-LiD模型进行
基于2003年至2010年期间AMSR-E的海冰密集度数据,对北极海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北极整个区域海冰范围和海冰面积每年3月份达到最大值,9月份最小;8年中,2007年9月份北极区域海冰面积和海冰范围最小,分别为3.45×106km2和4.09×106km2.5个海区中,北极区域、洋中区和北大西洋区海冰范围和面积都是逐年递减趋势,北太平洋区和白令海区存在递增趋势.根据2003-2010年近8年来
利用多年的DMSP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数据,对南极海冰面积分布特征、海冰消融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南极海冰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2月份海冰面积分布最小,9月份海冰面积分布达到最大,约经历7个月的凝结期和5个月的消融期,通过对2008午-2013年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海冰密集度年平均变化幅度不大,大部分变化幅度在20%以内,但2011年海冰密集度分布整体偏低,而201
"浙江省海涂资源调查"是分析研究我省海涂资源的演变规律,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为今后生态围垦提供决策依据的项目.其最初成果——海涂地形图,在形成过程中会涉及跨带拼接,出现接边叠加或分离的现象,这是由于分带投影使得各带的变形规律相同误差互不传递,而曲面向平面转换变形误差逐渐向边子午线堆积,使相邻带的收敛角增大所致,而并非测量或图形误差.此外,各比例尺图都是基于1∶100万比例尺图的经纬差派生,
针对海洋环境数据多维、海量、动态等特点,基于NetCDF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数据,设计基于Ajax的异步数据传输方式,避免请求数据过程造成网页卡顿的现象;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在研究WebGL绘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行运算的方式实现海洋环境标量数据、矢量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实现海洋环境要素网络可视化系统.系统加载、绘制时间统计结果显示,该系统对于大规模网格数据可视化的有着良好的显示效果.
按比例掺入石灰进行滩涂淤泥化学固化,测试7d和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含水率,并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研究石灰对滩涂淤泥化学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含水率随石灰的掺入而不断下降,28d含水率略低于7d;石灰的掺入极大提升了水泥对滩涂淤泥的化学固化性能,石灰掺量为3%的试件28d强度为水泥掺入固化淤泥的2.5倍;石灰的掺入改善水泥在滩涂淤泥水化反应,在固化淤泥内部寻找到大量蜂窝型结构.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一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洄游鱼类,为我国远洋渔业重点捕捞的鱼种之一,其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大眼金枪鱼在东太平洋也是重要的金枪鱼资源之一.本文主要是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5°A、85°~155°W)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的,另外再结合了海洋卫星遥感所获得的表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海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作业对象.本研究利用1985-2010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温度(SST)数据,分析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在时间序列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985-2002年,各年平均CPUE在时间序列上呈一定的上升趋势,1985-2002年,平均SST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