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靶向双重缓释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药物的高量共载是避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疏水性药物难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化学修饰或多或少会影响药物分子生物活性.本文旨在以介孔四氧化三铁空心纳米粒子(Hollow and MesoporousFerrite Nanopaticles,HMFNs)构建一种磁靶向双重缓释药物载体,在外磁场引导下,携带亲疏水性两种不同特性的药物分子到达特定的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并在该靶部位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其他文献
氧化应激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自然界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金属酶,能够清除生物体内的ROS,从而起到抗疾病、抗衰老的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极具应用价值.但和所有其它天然酶一样,SOD酶稳定性差、来源有限、价格
NLRP3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小体,与多种免疫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寻找能够有效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了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热点.CRISPR/Cas9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基因编辑工具,已被用于肝细胞或者肌肉细胞等的基因编辑,但是尚没有针对免疫细胞的CRISPR/Cas9的纳米递送系统.本课题通过双乳化纳米颗粒包载Cas9mRNA和NLRP3gRNA敲除单核巨噬细胞的NLRP3,有效地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易罹患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易复发和转移,虽然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以及新辅助化疗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骨肉瘤对化疗不敏感或耐药性,整体存活期还是进入了平台期.近期研究表明,还原敏感的药物载体能够响应细胞内的还原环境,在细胞内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可提高抗肿瘤疗效.因此,本研究通过聚氨酯方便的结构可设计性,获得一种在细胞内还原环境下可去PEG屏蔽的和快速还原降解的纳米药物载体,有望使载
肿瘤特殊的微环境为开发设计肿瘤部位特异性识别及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此外,纳米医学的发展为应对化疗药物存在的诸多缺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中肽类树状大分子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药物传输载体.
抗肿瘤药物控释体系可通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局部化疗等策略提高药物在肿瘤的选择性富集;通过刺激响应机制促进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释放;提高癌症治疗效果.虽然药物控释体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设计及制备简单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免疫原性低,能实现对药物的有效加载、维持活性、选择性富集、可控释放等为一体的药物载体,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肿瘤治疗的现实需求,结合上述药物控释体系
得益于独特的分子结构,星形聚合物拥有简单线形聚合物不具备的特征与性质,构成了一类独特的纳米材料,在生命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中展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基于多反应位点的聚合是构建非线形聚合物尤其是星形聚合物的重要策略,而环糊精(CD)、纤维素等多糖分子具有结构明确、多羟基位点、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用于多反应位点聚合方面优势明显.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组织修复、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可塑性强,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环境中会发生极化,呈现不同表型.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在实体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现为免疫抑制的M2型,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因此,通过人为干预使其转变为具有免疫激活效应的M1型是提高肿瘤免疫响应的新策略.此外,阳离子化修饰的多糖是基因、蛋白和药物的良好载体,这类载体进
传统的癌症治疗包括放疗(radiation therapy),化疗(chemotherapy)在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甚至破坏免疫系统,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今新兴的医治技术,如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和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逐渐被应用于肿瘤治疗,这是由于其治疗高效、靶向性、副作用小、患者所承受的
一氧化氮作为生命活动调节分子,其抗肿瘤及抗肿瘤耐药性作用已被广泛报道.近几十年,随着对NO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愈发深入,揭示了NO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NO既可以作为小分子药物直接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治疗手段联用达到联合治疗的目的.一些同时具有NO释放功能和常规药物功能的小分子供体药物也被合成出来,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治疗领域,如阿司匹林-NO、布洛芬-NO和苏灵大-NO等.
小分子药物传递系统拥有精确的结构以及高灵敏的特点,在肿瘤治疗与诊断过程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可有效避免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此外,小分子药物传递系统还具备较高的药物上载量和靶向选择性,可有效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近些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最近合成了一系列的生物刺激响应型两亲性小分子前药,主要包括"药物-功能键-药物"和"靶向分子-功能键-药物"两种类型,用于肿瘤的提前诊断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