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互补培训模式探究

来源 :第十六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模式.探究打破院校作为唯一教学主体现状,采用互补培训模式.研究建立多院校,学员、部队、地方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论证了以院校为主导,互补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保障等内容.
其他文献
本文以军队院校教员培训需求为出发点,从组织机构建立、师资队伍打造、完善条件设施、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军队院校的教员培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同时提出了培训基地建设的建议和相关对策.
发展军事职业教育,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宏伟目标的要求.本文从创新军事职业教育应认清形势要求入手,研究提出了要抓住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方法手段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教员队伍、数字资源、制度机制等服务平台的对策思路,以确保军事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军事职业教育是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面向军队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今年以来,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陆军参谋部陆续下发有关军事职业教育研究论证的文件指示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军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当前,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估机制.为此,军事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军事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教育定位、特点规律和现实需求,积极构建需求主导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本文首先分析了军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探明了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队职业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优化策略,搭建了"模块组合式"军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证监控体系的运行,尝试构建了军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微专业教育是提升学习者岗位任职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其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我军军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完了微专业的由来和特点、阐述了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的现实意义,并对深化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给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微专业这一先进模式在军事职业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剖析了后勤模拟训练在美军后勤、我军后勤及我军试验部队后勤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试验部队推行后勤模拟训练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试验后勤模拟训练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能力需求为牵引,准确把握系统建设目标;以保障特点为依据,科学定位系统应用功能;以标准规范为指南,合理规划系统体系结构;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着力提升系统实战水平.
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实验课教学方式、教学仪器、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进行了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课网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创建了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网络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先进的传感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仪器中,研发了多种新型实验教学仪器;制作水文地质学基础微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管理的制度.通过以上改革使学生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LNG接收站对合格员工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沙盘模型开发了一套LNG接收站仿真系统.仿真系统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PLC和数据采集卡实现PLC与沙盘模型实时通信.系统具备装卸罐过程模拟、各种紧急工况模拟、学员操作评估、设备管理四大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模型逼真、功能齐全、响应迅速,且具有传统仿真器无法实现的多屏显示功能.
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例,介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如何在高校地质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特长与优势,以及成都理工大学构建模块化、多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服务于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介绍了中心构建的"三模块、三层次、三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为地质工科类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培养学生从事大型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防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石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往往不被允许实际动手操作,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为解决该难题,开发出一套校内工厂化的现代石油化工生产实体仿真实训装置.该装置配有真实的动设备、模拟测控系统、DCS仿真软件、MATRIX知识点系统(二维码扫描)和操作评价管理系统系统,且工艺流程体现了现代石油化工真实生产过程.装置操作时,以水或空气代替真实物料,以发光发烟等特效技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