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遥感灾情评估应用中知识分层融入研究

来源 :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逐渐成为灾害监测与评估应用的主要数据源之一,因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地表小目标的精细观测,为地震等灾害的损失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灾害应用等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基于高分遥感的灾害评估应用研究主要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的灾害信息提取方法对目视解译经验依赖较强,在实际应用中对业务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二是现有的方法往往对数据要求较高,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全部的输入要求。为解决高分遥感数据在灾害评估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灾害评估业务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评估结果的精度,本文在充分分析灾害评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库的知识动态采集和知识的分层融入的高分遥感灾情评估方法,用于实现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灾情自动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特征-规律/规则-决策知识”的知识层次模型,结合地震灾情评估应用,设计了知识分层融入实现框架,并结合不同层次的知识融入特点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知识分层管理模型及实现、样本与特征优选、空间规则挖掘以及历史知识约束等。最后,以云南鲁甸地震中受灾损失评估应用为例,开展了高分遥感地震灾害自动评估实验,通过实验与实际业务过程对比和实验结果与灾后调查结果的比较发现,通过知识的动态采集和知识的分层融入,可以有效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人工参与程度,基本实现评估流程的自动化,一方面较大的提升了灾害应急过程中的评估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评估结果精度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流体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正在形成或已形成后的矿物产生缺陷,保留在这些缺陷中的介质。作为保存完好的地质样品,我们可从流体包裹体中得到丰富的地质资料,如各种岩石的形成条件,储层中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运移及演化成藏资料等。在含油气盆地中,流体包裹体多出现在砂岩和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多从包体的形态、赋存矿物、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等方面着手。利用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分参
会议
会议
走滑断层是指两盘断块以相对走滑位移为主要运动特征的断层,走滑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具有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由于受走滑断层本身特征及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这些特征在某个地震剖面表现的比较明显,但在大多数剖面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忽隐忽现,这给地震资料的解释带来了困难,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利用水平切片合理推敲走滑断层的走向及平面组合,再结合已钻井的油水关系和特殊标志层的错开等地质标志共同确定走滑断层的产
会议
会议
行星遥感影像定位和制图是行星工程探测任务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获取行星形貌和构造信息的基本手段。随着行星探测遥感影像的不断获取,行星表面存在着同一或异源传感器的大量重复观测,通过多重覆盖冗余观测消除偶然误差,联合多重影像数据进行几何处理,可以使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进一步得到提升。本文研究多重覆盖观测条件下行星轨道器遥感影像的几何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启发式的最优影像选择方案及基于有理函数模型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土地利用剧烈变化,带来了一个显著问题: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加剧了用地紧张的局面。因此,为了有效监测非法用地和合理指导城市用地,城市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检测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应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可以量化同一地区在时间域、空间域、光谱域的耦合特征,以获得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内容。针对基于波段运算的遥感快速变化检测算法普遍存在阈值无法自适应问题
为研究地表和空间对象点、线、面、体的形变特征,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常采用变形监测技术进行研究,鉴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诸多优点,可用于传统监测手段严重受限的特殊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变形监测的原理,以北京大钟寺工程为例,研究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该工程中的监测实施过程,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古建筑领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倒伏是农业生产中造成减产、作物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无人机飞控平台农情监测系统的灾情严重度实时监测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比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四种监督分类方法对单张无人机影像的分类效果,择优用于无人机拼接数码影像,估算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麦倒伏面积,以人工目视解译统计得到的倒伏面积作为判别依据.结果 表明,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四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