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在生长季节处理冬芽成花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来源 :第七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9个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在"藤稔"葡萄冬芽成花过程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所研究的基因包括VvAG、VvAP3、VvFLC、VvFUL、VvFT、VvAP2和VvSOCl、VvAP1以及VvLFY.结果表明,经三次摘心处理的冬芽中第一次、第二次处理未形成花序,第三次处理能够进行花芽分化及花序形成,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冬芽未形成花序;9个基因在不同时间处理的冬芽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处理样品中的表达与模式植物中同源基因的表达基本相符.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葡萄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相关基因在转基因中的利用以及其表达的合理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以达县2011年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和虫情测报灯监测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监测亚洲玉米螟具有诱蛾量大、峰型明显、性能稳定、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同时利用监测结果,指导适时释放"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虫的总体应用效果较好。对性信息素与常规化学防治、虫情测报灯诱杀措施在防控一代玉米螟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调查,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性诱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信息素在亚洲玉米螟监测预警及防控技
本文比较了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组合4种诱集方法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性信息素诱芯对棉铃虫成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天然橡胶诱芯和毛细管诱芯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相对较大,准确性好,峰形明显,二者皆符合测报要求.并筛选出了理想的、使用简单、诱捕效率高的诱捕器为水盆诱捕器。
文章调查2010年研究了5个粳稻品种的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量、稻飞虱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初步掌握了江苏稻区推广面积居前10位的5个水稻品种中,以宁粳1号、淮稻9号最耐白背飞虱,南粳44次之,扬粳9538、武运粳23耐虫性较差;以宁粳1号、淮稻9号最耐褐飞虱,武运粳23、扬粳9538次之,南粳44最不耐。文章指出,后期褐飞虱对产量影响较大,以南粳44、淮稻9号产量损失率最高.测报要考虑水稻品种抗(耐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葡萄嫁接栽培的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实施葡萄嫁接栽培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影响葡萄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和嫁接苗木生产技术.嫁接苗是由接穗与砧木两部分组成的,它兼有发挥二者特点的作用。接穗采自性状稳定的优质丰产植株,因而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利用砧木的抗逆性,可加强品种的抗寒、旱、涝、盐碱和病虫的能力以扩大葡萄的栽植范围,另外,还可加快对新品种的鉴定和发展速度,对老葡萄园改换品种。如中国
本文主要综述了湖南省刺葡萄种质资源的分类、品种选育、抗性研究、生物技术在刺葡萄上的应用以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刺葡萄种质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刺葡萄虽具备优良的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但也存在果粒小、籽较多等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良。而且随着刺葡萄育种工作的深入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应用刺葡萄作砧木,培育葡萄新品种和发展酿酒加工业必然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籽提取物
选取5个葡萄品种的新鲜花粉点播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h,8h,16h,24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势、花粉管长度及花药内的花粉数量,结果表明:蜜汁葡萄的花粉萌发势在24h时最大,达到14.15%,花粉管长度也最大,达到5.19mm,而花粉量最多的是黑元帅,为4220粒,蜜汁的也较多,为2667粒.
本文主要从T-RFLP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T-RFLP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T-RFLP技术作为微生物群体图谱法的一种新兴方法,为快速高效地分析微生物群体特征创造了更多的方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已采用该技术,给繁重的环境微生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既减少了科研工作量又提高了科研水平。尽管T-RFLP技术存在一些缺陷,但该技术仍然是分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慕萨莱思是新疆当地维吾尔人将环塔里木盆地主要本土葡萄取汁、熬煮、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纯天然酒精饮料,为民族传统食品之一.弃去2/3水分的熬煮工序是传统慕萨莱思酿制工艺的关键技术.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使得自然发酵的慕萨莱思品质凸显丰富性.在市场驱动下,当前慕萨莱思工艺呈现多样性,但对于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
氧化褐变是葡萄酒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用以防止褐变的传统抗氧化剂二氧化硫(SO2)因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忧虑,急需减少其使用量或寻找其替代物.文章综述了葡萄酒抗氧化保护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SO2在葡萄酒中的抗氧化作用、葡萄酒非二氧化硫抗氧化保护措施的研究,提出添加抗氧化剂是一种经济而又理想的保护途径.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行间生草对葡萄园主要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层次的加深显著降低,主要分布在0 cm-40 cm土层,该层土壤酶活性占在0 cm-60 cm土层总量的80%以上.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7月和9月份较高,4月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