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GIS输配一体化模式探讨

来源 :2006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企业信息集成与生产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ridzmhuiyo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电力GIS设计时,多采用分散的建设模式,地市供电企业与所辖县级供电企业之间空间信息共享不足,输电GIS,配电GIS及通信光纤GIS之间数据整合困难,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本文对该模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地区级电网空间数据集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电网GIS输配一体化的设想,对电网GIS输配一体化的概念与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与常规GIS设计模式比较起来,输配一体化模式具有很多优势,结合台州电网情况,对实施电网GIS输配一体化进行可行性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应用的深入,企业管理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系统,企业的大量信息包含在数据中,如何保护企业的数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华电力开放系统数据备份的方案,重点介绍了VERITASNETBACKUP在数据备份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对GIS等较复杂应用系统的数据备份做了一定的探讨,并对企业重要应用系统的规划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加大,信息安全事故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借鉴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一些好的做法,提出并实践了企业主干信息网络反事故演习.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各开发商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尽相同,实际实施效果也因多种原因有所差异.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为例,就整合的必要性和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确保信息资源整合卓有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数据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存储和计算,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着重讨论SAN(存储区域网)技术和容灾备份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存储技术加以比较,结合实例给出典型的IP/SAN解决方案.近几年的运行实践表明,IP/SAN极大提高了漯河市电业局关键业务、关键数据的可靠性,减少了关键业务服务器的故障停机时
本文针对电力基建行业的特色,阐述了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历程,并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信息化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本文概述了沙角B电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过程,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为更好巩固和发展电力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工作,整合已有的电力通信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电力通信通道的作用,从资源综合利用、机构整合、信息建设资金来源以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为保障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远程环境监控系统采集模块及视频服务器将各无人职守的信息机房的温湿度、红外探测、水浸、空调、UPS、视频等数据采集到中心管理平台上,进行统一监控.防止了因机房环境因素而导致信息系统的设备损坏,提高信息中心人员的效率.
成本控制是每个电力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企业维修成本管理更加重要.本文介绍如何通过EAM系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电厂系统设备的编码,对于电厂的控制及信息化非常重要.主要介绍了河北南网机组使用VGB的电厂标识系统(KKS)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使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