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en assemblages and grain size inferred climatic and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Gaoyou Lake(eastern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hydrologic variations of Gaoyou Lake and the basin wide climate changes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were interpreted using pollen assemblages and grain size data from sediment cores of Gaoyou Lake,eastern China.The high contents of terrestrial herbs and results from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nferred an arid environment during AD 900-1300 years,corresponding to the dry condition of the in Medial Warm Period in China.The following period between AD 1300 and 1650 witnessed more humid climate conditions,as revealed by increased pollen contents of aquatics and fern spores and simultaneous decreased grain size value.A rise of xerophytic herb taxa(especially Artemisia and Chenopodiaceae)pointed to more arid climate from AD1650 to 1850 years,consistent with the Little Ice Age.The modern period(1850 AD onwards)was characterized by moisture condition reflected by the decline of herb contents and particle size value.The course shifts of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sea at AD1194 and AD1855 were tangibly recorded by the abrupt changes of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contents of alien pollen taxa.Intense human impacts were evidenced by the occurrence of cereal-type pollen and the increased contents of cultivated plants such as Poaceae and Cruciferae.
其他文献
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征,是全世界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30年来,全国农业因旱受灾呈明显的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愈加突出[3].极端干旱事件有从干旱与半干旱区开始向湿润与半湿润区蔓延的趋势.河南省地处湿润与半湿润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然而,从2008年到2014年,年年遭遇严重的农业干旱事件,使人民吃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了巨大
不恰当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因此开展荒漠化景观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对土地荒漠化的评价、预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分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然而荒漠化景观区相对较少.精确的植被细节信息有助于提高土地荒漠化分级的精度,然而区分植被类型/群落的相关研究极少.RapidEye卫星包含红边波段,能够用于识别植被类型及生长状态.尤其是在荒漠景观区植被属于弱信号,红
会议
LiDAR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城市各类建筑、地物的精细三维建模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极高分辨率地形的获取提供新的手段(Liu et al.2007).大规模高密度的LiDAR高程点云地形场景渲染已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然而,也正是由于LiDAR高程点的密度极高,因而区域稍大,其数据量就可能达到TB级别.对于目前一般的GIS软件系统而言,既不具备处理这种大数据的能力,也无法有效支持其表面建模、LO
会议
煤炭资源产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煤炭资源的生产过程中,井下水害事故大多由积水采空区突水造成.因此对煤矿积水采空区的探测是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在受地形影响、矿区强电磁干扰、新生界低阻屏蔽、多层积水采空区探测等复杂情况下,提出采用时间域、频率域、以及直流电阻率等电磁勘探方法组合、不同装置、不同分量等技术组合对地质目标体进行综合探测,以获得对地质体的反映差异的优化组合,提高电磁法探测采空
国家测震台网地震波形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基于WebGIS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全国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元数据和地震波形数据的科学规范管理,并通过用户分级管理权限认证系统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在线服务Wilber系统,提供全球M5.5级以上地震事件全国地震台站波形数据在线服务,以及国内及周边地区M3.5级以上地震事件区域地震台站波形数据在线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通过用户定制数据请求在线提交系统
本文重点研究了化学爆炸引起的地震和天然地震的检测、定位和识别方法。其中,检测和定位是地震观测的常规工作,用地震方法探测化学爆炸的关键是识别事件类型,即区分化学爆炸与天然地震。本文利用三分向地震仪对东北某矿区等化学爆炸高发区进行监测,基于STA/LTA检测算法实现地震事件的自动检测,基于时差实现事件定位,在特定频带上,通过P波初动和P/S振幅比判据有效识别了化学爆炸和天然地震的事件类型,研究发现,,
本文为建立震源差异的标志参量,利用爆炸与地震倒谱的几何差异特征,引进了一个参量c作为识别判据,用以定量描述震源倒谱形态的复杂性并标志其震源的性质。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对数形式集中了参数分布的值域区间,也延用了地震学的经典做法。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事件的计算结果显示,c值能够标示出地动记录事件的震源类型,c零值是能够区分开地震与爆炸的分界值。
本文针对目前常用时频分析方法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地震尖脉冲信号和部分尺度下信号重构理论的宽带子波构成方法。该子波具有子波旁瓣小,非零值时间延迟短等优点。与雷克子波和宽带雷克子波的比较表明,在相同主瓣等效频率情况下,四参数宽带B样条子波的分辨率更高,而且具有易于波形和频谱调节的四个基本参数。参数m控制子波旁瓣的衰减,参数fb控制子波的相位数,频率积分下、上限p和q控制着子波的主瓣宽度,即主瓣等效频
本文对地震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波动方程方法是地震波模拟和成像的主流算法,比较成熟的有有限元法(FEM)和有限差分法(FDM),地震波各个频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频率域中计算是最适合并行算法的。通过并行算法,同时计算各个频率的波场值,然后再变换到时间域,就可以得到时间域的波场传播;同时计算所需频率的成像结果,再变换到时间域,就可以得到逆时偏移的成像结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可以将并行
目的:揭示地理因素对我国健康成年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考值的影响,为制定该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84个市(县)8350例健康成年的高敏C反应蛋白参考值,应用SPSS21.0软件对其与25项地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取其中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地理指标分别进行岭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回归机分析;建立模型预测出全国2322个观测点健康成年人的hs-CRP参考值.最后用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