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居民对环境困扰的调适行为研究--以陕西省彬县矿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彬县是国家重点产煤县,但其环境问题非常严重。本研究通过实地访谈和407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利用秩和检验等方法,探讨了居民对环境困扰采取的调适行为。主要结论是:(1)居民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而又有一定效益的调适行为。居民改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调适行为是"打电话给有关部门"。(2)居民的性别对调适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年龄对水污染调适行为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对水污染、塌陷和地裂缝调适为有显著影响。居住时间对水污染和塌陷调适行为有显著影响。(3)居民对环境改善程度的感知、居民对健康担心程度和由于经济利益愿意承受污染意愿都对居民考虑搬家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的环境治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社会空间是特定生产关系生产的结果也是社会形态的基本物质向度,因而社会空间是解读社会生产关系及相应社会形态的基本维度。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会运行的组织模式,并形成了特定的空间表征。转型期以来,单位制逐渐退出。同时,以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的分权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重塑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并在空间上得以展现。单位空间的变迁与重构是这—过程的映射,构成了从空间视角解读转型的重要文本。本文以京棉二厂为
中国城市制度转型、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和城市通勤行为产生深刻变化。本文以2001年、2005年和2010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大型家庭社会调查为研究资料,首先分析了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变化,发现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分离趋势较为明显,但就近选择工作地或居住地的偏向性较强;使用职住空间平衡测量指标研究发现越往城市外围,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失衡越严重。城市居民职住空间与城市通勤行为关联
怒江-萨尔温江是广受关注但基础研究最为薄弱的国际大河。利用该怒江流域5个水文站长序列日悬移质输沙和径流数据,运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检验、集中度与集中期、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怒江流域悬移质输沙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怒江干流平均含沙量和输沙模数远小于支流南汀河,悬移质输沙率年际变异系数随着控制流域面积增大而减小;(2)怒江干流和支流南汀河悬移质输沙率均呈明显上升趋
市县同城分治是面状行政区域为主的行政区划体系向点(市镇)面(省县乡)并存的行政区划体系演变中出现的产物。纵观全国市县同城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市县囿于行政管辖的限制,在用地、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上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地区呈现二元特征,并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问题由来己久且矛盾日深,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濉溪县作为安徽省淮北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进行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大尺度、高精度、近时期、多类别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对水力侵蚀的土壤保持量为0-79147 t/(hm2·a),风力侵蚀的土壤保持量为0-110871 t/(hm2·a).分区统计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统计发现从1962年至2000年期间的前20年、中间9年以及后面9年,整个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平均冲刷下降了约0.9m,淤积抬高了1.6m,深泓点高程变化过程基本与此一致;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1994年至2009年欧盟27国的人口、经济和能源数据,利用碳排放动力学模型对欧盟关于2050年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80-95%的承诺进行预测,并对欧盟目标下的减排情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以当前的技术进步速率下,沿最优平稳经济增长路线,到2050年欧盟的碳排放量为775.608MtC,达不到预定的减排要求.(2)在最优经济增长速度得出总能源消费量的基
通过对上海1994-2006年四期的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进行解译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12年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007.72 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耕地面积流出量为111481.6 hm2,其中转变为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和居住区用地面积共60720.08 hm2,占耕地
利用13C脉冲标记和13C自然标记对生长旺季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进行标记,测定了两种标记方式下羊草地上部植物体和根系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地温、土壤pH等因素对羊草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3C脉冲标记的羊草地上部植物体和根系的δ 13C显著高于13C自然标记的δ13C (P<0.01);(2) 13C脉冲标记和13C自然标记羊草根系δ 13C与0~10 cm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