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镜测定砂岩(视)孔隙度的方法

来源 :第四届全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re)分析技术集显微技术、高速激光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具有放大倍数较高,制样要求低,有一定深度的穿透力等特性.用于研究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可以获得高清晰高、高分辨率的直观像图.通过利用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镜,对铸入荧光充填剂的砂岩薄片、光片进行二维扫描,从而获取岩石中孔隙分布的二维图像,并用随机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的不同灰度进行定量的统计和计算,最终获得岩石孔隙结构的二维孔隙结构图像及面孔率值,为了区别于孔隙度和面孔率直,称之为视孔隙度.优点有以下几点:①样品用量较少(如岩屑);②可直观地显示孔隙的形态、分布特征,并直接进行相关孔隙参数的精确测量;统计;③用铸体薄片样品就可以得到相近的孔隙度值,优于肉眼面孔率值的测定,尤其在微孔隙的测定上显出其独特的优势.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了大庆油田储层岩心流体饱和度分析历程,指出了国内外新技术发展方向,概述了各种岩心流体饱和度分析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对适合于油田高含水后期及三次采油期取心及其分析技术.保压密闭取心重点介绍了通过近几年试验研究又取得的创新和应用情况,概述了保液定向取心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效果.
确定剩余油分布及油层的水洗、水淹状是已开发油田增加产量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也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程,涉及各种不同的技术.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已开发油层水淹状况,是我们建立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观测岩石孔隙中油、水分布及存在状态的直观分析技术.荧光图像分析技术将荧光显微技术与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相结合,以油层遭受不同程度水淹后岩石中油、水分布的显微特征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清楚地反
本文应用包裹体分析技术对三水盆地岩石矿物包裹体气体成分其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CO气藏气源来自岩浆.
盟2井天然气的勘探目的层为上古生界下二叠统的石盒子组-山西组及上石炭统的太原组.石盒子组-山西组的火山碎屑岩是近物源的火山碎屑经河流搬运、沉积而显层理构造,这一特点与正常的陆源碎屑岩有相似之处.所以综合录井及岩心图均按正常沉积岩表示,未将火山碎屑岩检测出来.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我们在上古生界检出了两层凝灰岩,井段为280.01~2818.19m及2884.9~2885.89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图像分析联合手段对产层储层的胶结物万分、孔隙类型及特征、大小和分布进行定量测定;用棒薄层火焰离子化(TLC/FID)分析方法对探井油层和油水同层段的极性组分-非烃和沥青质进行测定,采用热解分析技术对产层的油气含量和含油饱和度快速测定.
白云岩是千米桥潜山奥陶系重要的储层,具有层位分布较稳定、分布面积广、孔隙发育、储产能力强等特点.本文对该区白云岩地层岩心、岩屑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千米桥潜山峰峰组、马家沟组白云岩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发生在潮坪环境,由准同生期蒸发作用引起交代成因的白云岩;二是发生在埋藏成岩期,由热液沿裂缝进入地层并对岩石进行交代而形成的白云岩;三是发生于海水潜流与淡水潜流混合带,由混合水交代作用形成的白云岩.确定了
储层的水敏特征评价对水注水开发至关重要,是保护油藏、防止油藏污染的重要参数.从岩矿资料及粘土矿物成份看,长2储层水敏矿物含量很少,从岩矿角度分析应该无水敏或弱水敏,但试验结果表明长2储层为中等水敏,显然两者是矛盾的,究竟长2层有无水敏,为最终搞清楚这一点并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我们利用其它试验方法来验证长2的水敏特征.
吉林松南长岭A-1井在白垩系营城组中发现了油气显示,本文对该井的主要含油气层作了系统的岩石学分析和研究,划分7种岩石类型和5个岩性段,并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提出了在晚成岩期"方解石+绿呢石"组合,可作为有无气层存在的判别标志;提出了在SiO胶结致密的砂岩层位,可运用"压裂"为主,"酸溶"为辅的油气开发方针.今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应注意寻找裂缝、裂隙发育带.
本文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工业的要求和地质实验室在油气工业中的作用出发,论述了地质实验室在油气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油气工业组织形式的重大改变出发,阐述了我国油气行业地质实验室面临的形势和建设中存在的总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油气行业地质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高品质、大规模的油气工业做支撑,而油气工业的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
本文从室内实验的角度,对大庆长垣西部中浅层油层的敏感性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流速敏感性的分类标准,以及水敏、盐敏、碱敏、酸敏的变化特征.通过酸敏试验,证明普通酸化所采用的酸型与松辽盆地陆相地层不配伍,要通过酸化改善地层的渗透性,就必须采用新的酸型和酸化工艺,通过注入酸体积实验和温度实验证明,当注入酸的量大于5倍孔隙体积或温度在80℃以上时,酸化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泥浆模拟实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