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 antitrypsin deficiency,AATD)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AATD病例6例.男∶女=1∶1,儿童患者3例,成年患者3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25.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肝穿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 依托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方法 采用网络信息与生物信息技术,建立并初步完善中国乙肝病毒(HBV)耐药网络监测平台,分析当前HBV逆转录酶(RT)区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耐药现状.
会议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出现拉米夫定(LAM)耐药,且对序贯ADV治疗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现LAM耐药且对序贯ADV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经ETV(0.5mg/天)联合ADV(10mg/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的CHB患者,比较优化治疗前与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的生化学应答率(BR)、病毒学应答率(VR)、联合应答
会议
目的 我们在既往研究中发现,mIFN-γ能够延长高压尾静脉注射小鼠模型中血清HBsAg持续时间,本研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材料和方法 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的方法 注射HBV表达质粒pAAV-HBV1.2和鼠IFN-γ表达质粒pCMV2-IFN-γ质粒于BALB/c小鼠,定期经内眦静脉采血,处死部分小鼠,收集肝脾标本,通过定量方法 检测血清中HBV抗原和抗体水平,Real-time PCR检测H
会议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共1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孕妇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和肝功能情况.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 34.16%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家族史;75.64%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肝功能正常,仅有5.77%患者ALT明显升高;63.64%患者HBeAg(+),HBV
会议
目的 研究显示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风险、病毒学应答率与基线高病毒载量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价拉米夫定(LAM)加阿德福韦(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差异.方法 4个研究中心共纳入160例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并分组(1∶1)至LAM+ADV或ETV组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血清HBV DNA水平检
会议
目的 设计合成多条基因型特异性多肽,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血清分型方法 ,与荧光PCR方法 做对比,评价该方法 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1日~2013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慢性HCV患者80例.其中HCV基因Ⅰ型40例,HCV基因非Ⅰ型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7例,丙肝肝硬化患者23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范围在19~80岁,平均年龄
会议
目的 观察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获完全应答后,比较序贯IFN巩固治疗或单一LDT巩固治疗的疗效.探索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久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获完全应答后选择不同的停药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分别对停药后的持久应答、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久应答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累计复发率的计算采
会议
目的 肝脏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122近年来被认为是急性肝损伤的早期、灵敏血清标志物.由于血清/血浆microRNA检测尚无公认稳定内参,内参和检测方法 的选择导致诸多循环microRNA研究结果 存在偏差.本研究拟建立血清microRNA-122绝对定量检测体系,评价急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icroRNA-122水平与血清ALT的相关性及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与HCV病毒载量和肝组
会议
目的 观察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非高病毒载量基因1型和宿主IL 28B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2例慢性丙型肝炎有5.0 ×106拷贝/ml≥血清HCV RNA定量≥5.0×102拷贝/ml,同时宿主基因型IL 28B CC型和HCV基因Ⅰ型的初次治疗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300mIU,隔日注射1次,皮下)联合利巴韦林800~1000mg/d(以12~15mg/kg/d的利巴韦林为标
会议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产妇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状况,探讨其所生新生儿发生官内感染传播的,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宫内感染的机制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207例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的21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生子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以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产妇肘静脉和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内未接受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