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虫瘟一号

来源 :第七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市中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虫瘟一号”病毒杀虫剂,是中国第一个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 rpo1yhedrosisvirusSiNPV)为感染源的商品化杀虫剂,年产量达50吨,中国对SiNPV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种病毒杀虫剂首先由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于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早在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推荐昆虫杆状病毒用于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国也已将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发展项目之一。“虫瘟一号”正是一种无公害的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多食性的重要经济害虫一斜纹夜蛾。在田间应用时,幼虫吃入制剂后受到病毒感染,病毒在敏感细胞中增殖,3~5d天后将幼虫杀死;大量的多角体病毒从死虫中释放,进入周围环境,又可感染其他健康个体,甚至传播扩散,造成流行病;病毒还可经带毒昆虫母体传给子代,因此,该制剂对害虫的防治待效比化学杀虫剂要长,“虫温一号”制剂是一种稳定的可温性粉剂,仅对鳞翅目昆虫有效,不伤害天敌,对人畜和环境安全,该产品的三证齐全(准产证号:HNP44060-A2325;农药登记证号:LS98673;企业标准号:Q/zH01-1966)质量保证、杀虫效果好,曾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山东、海南和浙江等省的蔬菜及花生地进行过大面积的应用试验,每公顷施用1×10<1>2多角体(PIB),可使斜纹夜蛾虫口密度减少90℅左右。
其他文献
会议
该研究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笼罩条件下,秋甘蓝不同生育期受斜纹夜蛾危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指标,建立了受害生育期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模型。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取食活动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次一次分开进行。在每两次取食活动之间存在一个取食间隔,且在每次取食活动期间,也存在一些非常短暂的取食内间隔。但是,经印楝素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p74基因3’端的1.4kb片段,通过Southern Blotting将SiMNPV的p74基因定位于XhoI(4.9kb)、EcoRI(4.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构建亚克隆测
本文提出了斜系杆拱桥的设计思想,并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恒载内力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初步得出了不同构件随斜度变化的内力特性.旨在对该结构形式提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中把微机应用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某些生产现场和工业过程进行监控;以达到优化的生产和管理,获得较高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