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管理思想融合发展的难点及其突破--基于文化价值观差异视角

来源 :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管理思想体系两大分支的中西管理思想,其融合与发展一直都是管理学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西管理思想融合发展的诱因、难点及相应突破点为主线,选择文化价值观差异为视角,在融合发展的动力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中西管理思想融合的突破点是理论上核心理念的升华及实践上的吸收和同化,同时应该重视精神环境开放、包容的自觉性环境的培育。
其他文献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提出纺织企业并购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国资委数据,建立指标权重配置;并且,根据指标评价区间,根据指标相对值,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2006~2008年中国的20宗重要的并购案前后的财务绩效指标,采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得到对于不同并购类型和总体的并购成功率。发现,企业并购中,横向并购风险最大,成功率最低,然后是纵向并购,而混合并购则表现出较好
整合营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其是对一个企业的整合营销战略目标确定、整合营销战略目标分解、企业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评价,并将这种评价作用于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管理的全过程,以此激励全体员工不断地、持续地改进工作,提高业绩,为实现一个企业组织的整合营销战略目标以及目标任务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文阐述了整合营销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实施作用、基本原则及基本环节,提出了实施整合营销绩效管理的三个
无为而治是农业时代的领导价值。这种价值中包含的对自然、社会的规律性的尊重以及对各类个体自由发展的尊重,是“无为而治”的精髓。新时代的领导价值演变应当吸收这一精髓,以“节为而治”来应对企业、社会的复杂变化。
“以人为本”在东方管理学的研究中,主要是案例研究和应用研究,缺乏对概念本身的分析与反思,然而这却是应用的前提。“以人为本”的概念的逻辑分析包含以下五个问题:1)为什么要以人为本;2)什么是本;3)人是什么;4)以人的什么为本;5)以什么人(谁)为本;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把握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
人道是作为主体人的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关于人生意义、人生理想和人类生活基本准则的人生哲学学说。东方管理人道的目标是“和”,追求人和、和合与和谐。人道的本质是“为”,即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人道基础是“仁”,“仁”者爱人,“爱”是“仁”的内在德性,“义”是“仁”的外在表现。人道思想的核心是审时度势的“权变”能力,深谙中国人道管理思想的管理者,必须遵循
毛泽东的军事人才管理思想具有独创性,其对军事人才建设高度重视,坚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选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传统用人思想为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使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将在中国古代传统用人思想中探源毛泽东军事人才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敬老爱老。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社会文化也由前喻文化向后喻文化转变,在此过程中,老年人逐渐丧失了权威和尊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如何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逐渐成为为老服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现代精神养老体系时,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敬老思想,对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企业治理制度被分为“从业人员主权型”和“股东主权型”,其代表企业分别为日本企业和欧美企业。各国的历史及文化的不同一样,各国的企业所有结构和功能也不尽相同,在现有的企业治理制度形成过程中,日本企业的不由股东经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的制衡关系,而形成了以主力银行为基础的“互持股票”和“稳定股东”的机制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一般员工为主的权益制度。
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上海正在加快构建国际金融人才高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引进、培养、使用、服务金融人才中运用并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管理思想,金融人才高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本文以英文文献中关于我国社会中的“关系”研究为主,分析了“关系”研究在管理学中兴起的现实条件和学科影响。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管理学关于中国“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建构,对“关系”是否为不道德的、是否为中国所特有的等争论做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