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英语角活动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

来源 :2011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重要,但是单靠既有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培养体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针对研究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实践,主要通过组织英语角及类似活动进行英语教学。研究发现,如果创造一个定期使用英语的环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轻松的活动模式,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英语应用能力都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相应提高。本文还从研究生指导教师及专业课教师的角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与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等专业课程配套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之一.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课程对培养过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在选用优秀的、适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培养目标的教材的同时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自制的有关设备结构、
本文在分析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在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践内容的安排、实践教学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式,基于工程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有效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和科研实践平台,建设一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等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简单地阐述了传统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构想,开放式实验教学目标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实践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课程教学、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开放实验项目(实验室定期发布教学计划以外的基础实验,供不同学科的学生自行进行选择与完成)
随着教学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工程专业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人才市场,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工程教育的目的出发,分析了企业对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变化和当前学校生产实习现状,提出了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在学生走进工厂之前,在校内用较短的时间,通过影像学习,了解过程装备的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了解流程性物料的主要控制方法及手段;利用装置模型了解工厂全貌,有利于站在高处了解全局。利用透明有机
本文分析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总结了当前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研究的智囊机构,编制和制定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及实施指南,推动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的标准和资源建设及应用,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信息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震区严重的地方出现了长时间的通信危机,给当时的抗震救灾和通信指挥造成了很大被动.目前,不少地方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防范此类通信危机的发生还缺乏充分的准备.本文关注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解决办法,提出了解决思路:在重视加强常规通信网络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无线电应急通信网络,利用短波通信距离远和超短波通信距离近的特点,组建长距离大范围的无线电应急通信网,配
本文结合目前铁路快速发展现状,论述了数字化铁路建设内涵,并就数字化铁路建设中,如何利用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统一构建数字化铁路的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适应铁路经营和管理机制的转变,实现铁路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管理,降低运输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大胆的创新运用、跟踪“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提出了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性教学研究现状和国家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院校研究性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手段.培养方案主要为"3+1"的培养模式;实施手段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实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激励机制和预就业机制建立等几个方面探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