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枢纽周边电子围栏的施划问题--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共享单车停车矛盾突出的地铁枢纽周边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以国贸站、南锣鼓巷站、金台路站、天通苑站等站点作为实地调研对象,获取目前北京市地铁枢纽周边电子围栏的设立与运行现状.剖析电子围栏规划施划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从适用性、停放需求、地块条件、可达性等多个层面提出优化布局原则,力求为地铁枢纽周边电子围栏的施划布设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针对智能车辆自动泊车系统的发展现状,为解决目前泊车路径规划曲率不连续,导致泊车过程停车转向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曲率的平行泊车路径规划方案。对泊车过程进行分析,考虑汽车约束条件,建立了自动泊车运动学模型,根据曲率连续的要求采用了CC 曲线对泊车路径进行平滑化处理,并针对实际泊车中出现的泊车位不规则情况,提出了一种根据斜率进行路径选择的判定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满足曲率连续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城市重要民生事业的公共交通服务,是法制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从当前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阶段来看也迫切需要提升法制化水平.本文在分析大城市公共交通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公共交通立法经验和实践,提出了公共交通立法在规范性基础上要考虑发展性、灵活性的观点,并分析了发展定位、顶层制度、发展模式、资源保障、经营管理等八个方面的关
传统公交满意度调查指标过于简单,不适合新时期公交都市中对公交评价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公交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公交服务中乘客比较关心的各种影响因素,形成以乘客导向型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调查实例,先根据权重调查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再根据满意度调查得出各级指标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
街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城市街区的相关属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近几年大数据获取手段和处理方法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城市街区属性数据的批量化获取成为可能且愈发便捷,相关因素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机理研究具备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基于此背景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以天津典型街区为例,探究街区属性特征与轨道交通出行的关系和规律,总结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数学关系.以新的研究角度,完善轨道交通出行与城市生活关
随着可达性规划理念的兴起,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概念的公交服务供给水平分析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论文采用伦敦规划应用的PTALs框架,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结合高德地图API等实现杭州市轨道站点、线网、地面公交站点、线网的多源数据的获取,利用Python进行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处理,并使用ArcGIS进行数据可视化,进行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水平分析.同时结合杭州市商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用地,对公共交
自行车出行是绿色交通的重要一类,但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建设往往缺少针对性的实证分析,自行车道通常是随着道路建设同步实施的,从而存在骑行设施标准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伦敦的交通发展战略计划将伦敦打造为全世界骑行最友好的大城市,并且自2010年开始,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伦敦自行车网络规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模型,有效提高了伦敦整体的日均自行车出行量.重点梳理自行车规划实
由于以往“车本位”的规划思路,很多既有火车站周边暴露出慢行空间预留不足、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以南京南站为实践案例,通过梳理既有火车站周边慢行空间的现状及问题,基于火车站日益增长的公交(地铁)慢行接驳需求优化、细化慢行需求预测模型,并从慢行通道、非机动车点布局、慢行空间整合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南站慢行空间重塑的针对性解决思路,以期对其他火车站周边慢行空间重塑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经历短暂复兴后进一步发展缓慢,且因既有自行车道网络规划未考虑片区之间的联系,导致自行车出行主要集中在片区小范围内,中短距离出行需求被抑制.为进一步发展自行车交通,本文结合经验借鉴提出规划自行车骨干网络,以发挥自行车中短距离出行优势,并通过研究构建多源大数据综合评估模型来辅助网络布局,从而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确保方案可靠性.以期以更健康、安全、经济和高效的方式满足城市交通
在广州地铁建设大潮背景下,地铁站点出入口发散布设往往结合城市道路格局设置,缺乏前期对地铁站出口行人空间的统筹规划,基于此现象,文章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行人空间研究的范围、研究核心内容以及研究思路.文章剖析了行人空间的组成要素,并分析了地铁站与城市用地空间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构建地铁站域行人空间的结构层次,应用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估行人空间人性化、品质化等级的评估模型.以广州市十八号
城市居住区植入地铁站点,在便利居民生活出行的同时,对站点周边空间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如何优化周边慢行空间建设,实现住区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的协同发展.本文以武汉市地铁7号线上居住型地铁站点为例,总结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慢行空间的基本特征;利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建安街地铁站点周边慢行空间发展现状,基于慢行空间三大构成要素:慢行通道空间、慢行节点空间以及慢行接驳空间,探讨慢行空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