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储层结构三维数字化表征

来源 :2016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沁水盆地南部#3无烟煤层为研究对象,将X-ray CT扫描技术与FIB-SEM三维切割扫描技术相结合,对煤储层结构三维数字化建模方法进行探索,通过孔裂隙空间表征、多尺度孔裂隙空间网络融合和孔隙截面形状表征,构建煤层多级次孔裂隙结构三维数字化网络模型,实现了不同尺度煤层渗流网络结构及其关键参数的提取,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进一步确认了不同成因类型的孔、裂隙对煤储层连通性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高阶煤孔喉细小,以孔径小于50nm的中孔为主,大孔含量很低;孔隙迂曲度较低,截面以方形和正三角形为主,毛管阻力较小,有利于气体运移和产出;孔隙连通性较差,气体运移路径单一,对连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孔径小于50nm的中孔;差异收缩孔是主要的纳米连通孔裂隙,该孔隙的发育,形成了具有一定网络拓扑性质的渗流网络结构.考虑裂隙面状信息的渗流网络结构模型充分表征了孔隙与裂隙的分布特征与拓扑关系,符合煤储层实际,能够实现煤岩内部多尺度三维空间结构的数字化、可视化表征.论文研究可为煤层气产出过程和煤储层流体流动机理提供基础信息.
其他文献
断裂构造、裂隙带、氧化还原带和火成岩侵入体是勘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环境,其对煤、岩层的结构、物性特征、变质程度和含气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断裂构造、裂隙带、氧化还原过度带、火成岩侵入体的影响,煤、岩层的物性差异变化不大,但其含气情况变化较大,所以以区域测井资料为基础进行的测井解释及相关计算成果将存在很大的误差,必须通过综合录井、专用测井方法和煤层气解吸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地质校正,提高测
本文介绍了单发四收阵列声波测井仪的工作原理、资料处理方法和用途.叙述了阵列发射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分析了深度推移法实现声波补偿的算法.
以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辐照敏化剂,在氮气保护下,通过Co-γ射线的引发作用,将普通线性聚丙烯改性成为具有长支化结构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通过辐照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和熔体强度的测定,可以得出结论:在氮气氛围中,普通聚丙烯树脂加入1.0wt﹪的两官能度辐照敏化剂,采用1kGy剂量,6kGy/h剂量率Co-γ射线进行照照,可得到较高熔体强度的聚丙烯;制备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
针对D/DL-103本体共聚过程粘度变化引入的扩散效应,提出多"弯管"流动物理模型,并基于扩散自由体积理论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对该物理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所提出的仿真模型,考察并分析了本征化学反应及扩散联合作用效应,以合成高档纺织后整理剂用氨基硅油为工业背景对所得多尺度作用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更好的吻合(与单独的本征动力学模型相比).
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取代基有机硅单体(D/DL-103)的本体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认识基础上提出反应机理,并基于经典动力学建模思想推导出了本征动力学模型.以合成高档纺织后整理剂用氨基硅油为工业背景对所得模型进行了简化与仿真,初步确定了本征动力学常数.
本文以CCl作为苯乙烯阴离子活性链和苯乙烯-异戊二烯双嵌段活性链的偶联剂,从而得到一种富勒烯化高分子,光谱测试显示出CCl已通过偶联反应进入了聚合物的主链.
本文通过压裂裂缝展布理论研究以及煤岩应力敏感效应的实验分析,阐明了研究区地应力对煤层压裂裂缝形态影响、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平面特征,并综合分析压裂渗透率与原始渗透率匹配关系,探讨划分了以应力诱导为机制的气井产能模式,同时针对低产井区提出合理的生产建议,以求为该区以及同类型中煤阶煤层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本文首先从煤层厚度、煤层含气性、煤层顶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讨论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准南煤田与准东煤田)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条件,并得出具备形成大型煤层气藏的初步结论.其次,从资源条件、储层条件与保存条件出发,优选12个三级评价指数,建立多层次数学评价模型,优选出7个煤层气富集有利区,为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煤层气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针对煤层开采及增产改造过程中产生煤粉,易造成煤层裂缝堵塞和卡泵问题,研制煤粉悬浮剂FYXY-3,具有迅速分散煤粉,稳定的悬浮性能.本研究通过室内优化,悬浮剂用量从0.6%-1.0%降至0.4%-0.5%,性能稳定;优化施工加入时机,携砂液后段加入,降低裂缝前端煤粉运移距离,携带缝内煤粉返排,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拓展应用作为煤粉卡泵洗井液,均取得较好效果.
煤层的吸附时间直接关系到煤储层的流体可动性,是评价煤储层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沁水盆地寿阳和柿庄区块3#、15#煤层的煤岩测试数据,分析了高煤阶吸附时间的特征,讨论了Rmax、煤质和气体组分等因素对吸附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煤阶(以Rmax为依据)是影响煤层吸附时间的主要因素,镜质组/惰质组比值、气体组分(CO2/CH4和CH4/N2)为次要因素,单一的显微组分(镜质组、惰质组)和灰分对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