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无痛功能锻炼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早期无痛分阶段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4年7月—2010年5月对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18例,女 24例,年龄51—85岁,平均66.8±12.4岁),采用早期无痛分阶段功能锻炼方法训练关节功能(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麻醉苏醒立即行握拳耸肩等早期锻炼,24小时后在三角巾悬吊保护下,离床锻炼肩部和上臂肌肉舒缩并肘、腕、手的主动功能锻炼,术后3天开始主被动结合练习患肢钟摆及上举、外展等功能锻炼,3~4周后逐步去除三角巾锻炼,6~8周X片有大小结节骨性愈合时开始肌肉力量训练,远期锻炼持续6个月以上);术后定期随访,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人工关节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置换节段曲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方法] 2014年01月—2015年12月,对20例患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 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平均44.6岁.
严重的创伤骨折往往合并软组织的缺损,特别是GustiloⅡ、Ⅲ开放骨折时皮肤缺损或神经、肌腱、骨骼的损伤,临床上常采用皮瓣修复创面。这样更有利于创面愈合和后期功能的重建,具有对缺损部可以较好地修复的优点。
目的:当前植入人体的医用内置材料,造价昂贵,占治疗费用的很大比重,但是医院和患者却都不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关于植入医用内置材料的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当前在人体内的状态等一系列重要信息。
目的:寻找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手术后出血量的影响,评价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为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
目的 腰椎椎管狭窄症系由脊椎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各种因素致骨性或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导致的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减少而引起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临床治疗多以卧床休息、药物内服治疗、中药外敷、功能锻炼、针灸、推拿、可见光、中频等保守疗法以缓解症状,长期疗效欠佳。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原因与手术后下地不负重活动时间的关系,为手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278例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了5~10年的随访。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ST)是指运用已被循证医学证实的各种有效手段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处理,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目的:探讨实用、简便、并发症少的髂骨切取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髂骨取骨患者23例。采用髂窝"开窗式"切取单或双皮质髂骨。统计供骨区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评估采用清创抗感染联合负压冲洗吸引技术治疗腰椎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因腰椎疾病而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感染患者资料,术后腰部伤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痛,部分伴有脓性分泌物,均培养出致病菌:其中5例培养菌为葡萄球菌,3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鲍曼不动杆菌,确诊为腰椎后路伤口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