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近代建筑群分类保护研究

来源 :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阐述了沙面近代建筑群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在沙面近代建筑调研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保护策略研究.对沙面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利用方面提出了突出整体风貌和分级保护的措施,对提升历史地段的文化品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哈尔滨市政府对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始于1984年曾先后两次公布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清单,并对索菲亚教堂和中央大街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和改造实践.本文对此做详尽的阐释.
20世纪20年代末西方现代建筑开始影响上海,但包豪斯作为一种系统的现代建筑思想与现代教育体系对上海真正产生影响始于40年代对约翰大学建筑系.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对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上.
本文以1927-1862年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归化城为研究对象,阐明其在移民的建筑活动中如何从蒙古宗教都市转化为移民商业城市的过程.即利用建筑年表、历史地图及旅行记等史料考证这一时期归化城的买卖城,回民集聚区的街市空间形态,住宅、店铺、车马店、戏园、市场等建筑类型的构成及特色.提出民族史观的近代建筑史研究方法论.
中国的近代工业始于军事工业,清政府在各地建立机器局作为生产兵器的兵工厂.原清末四川机器局的遗存建筑,在成都近代建筑的发展中起着标志性的作用.它的结构、材料、形式按照西式建筑建造,是成都最早的近代工业建筑,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近代浙江建筑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认为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浙江近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更自由、更民间化的特色.
本文探讨了中国近代建筑史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十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只有这样才能使此项研究计划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东正教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俄罗斯在中国各城市大连、上海、沈阳等建造的东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特征进行了概要评述.
本文介绍了广州沙面租界近代领事馆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近代领事馆建筑的概况,考察了其中较为典型的五个国家的近代领事馆建筑,从其位置分布、平面功能、建筑技术与材料、造型风格等几方面对其建筑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损毁状况.
在对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建筑及其历史地段在设计、技术或艺术上有价值,有特色的部分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而保护的真正目的,是给它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复活,得以再生.云南建水朱家花园作为近代历史遗存,饱经磨难,地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本文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再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深刻认识广州近代历史街区的内涵、类型及现实功能,研究保护性开发的方针策略,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实质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