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宫腔粘连、复粘部位及物理抗粘方式选择探讨

来源 :2015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3006467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及复粘特点2.分析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阶段宫腔深度及其变化,并结合女性宫腔形态变化特点探讨物理抗粘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因中重度宫腔粘连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患者术中及复查宫腔镜发现复粘患者共725例资料,分析宫腔粘连及复粘部位(子宫侧壁、宫底、宫腔中段、宫角、宫颈内口及宫腔下段)特点,同时采集同期因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子宫正常大小)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行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诺舒)的孕龄期妇女共379例宫腔深度,分析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阶段宫腔深度变化,以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物理抗粘连方式的选择.结果:1.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46.67%仅存在宫腔单一部位的粘连,53.24%患者存在两个及以上部位粘连;粘连好发部位分别为宫腔侧壁(98.21%)、宫底(45.24%)、宫角(3 1.45%)、宫腔中段(21.38%)、宫颈内口及宫腔下段(14.34%);2.TCRA术后宫腔各部位复粘率分别为宫腔侧壁(73.35%)、宫底(34.76%)、宫角(1 3.16%)、宫腔中段(3.87%)、宫颈内口及宫腔下段(30.77%);3.育龄期妇女随着年龄变化,其宫腔深度亦有所不同,小于等于30岁、31-40岁、41-50岁三组其宫腔深度平均值分别为4.67cm、5.24cm,5.07cm(p=0.028),因此31-40岁中重度IUA患者应相对采取更大规格IUD或更大球囊预防TCRA术后宫腔再粘连特别是宫颈上段和宫腔下段复粘的发生.结论:1.宫腔侧壁是粘连及复粘的好发部位,年龄≥35岁患者TCRA术后需警惕宫颈内口及宫腔下段粘连的发生;2.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阶段宫腔形态不同,应个体化选择TCRA术后物理抗粘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主要特点,术中髂内动脉结扎术及术后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止血效果评价.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2013年1月-2
会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脂联素(ADP)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IVF/ICSI治疗发生OHSS的患者34例,其中,中-重度OHSS患者18例、轻度OHSS患
会议
  目的:观察红金消结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红金消结胶囊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
  目的:探讨Van Wyk-Grumba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Van Wyk-Grumbach综合征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结果:治
会议
  目的:分析HPV感染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84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因宫颈鳞癌行广泛子宫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HPV感染类型、TCT结果、肿瘤分期(Ⅰ
会议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表达miR-145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miR145-CMV-RFP),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探讨microRNA-145对卵巢癌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miR-145-CMV-RFP-SKOV3
会议
  Thi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tosiban, given before thawed embryo transfer in women with different times of embryo transfer
会议
  目的:回顾性分析12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并进一步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
会议
  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年轻化、低治愈率,确切发病机制仍无定论.EMs病变广泛,卵巢为异位内膜最容易侵及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审美观念的改变、生活的改善及饮食习惯的不尽合理,肥胖及其并发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问题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药物治疗是公认的传统减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