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的夷白堂本与周日校本

来源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所藏的《新镌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就是明代万历时期的书肆夷白堂刊行的《三国志演义》的一本版本。它是与周日校乙本和丙本关系很密切,但是不是以周日校乙本或丙本为底本而成立的,是以周日校乙本与夷白堂本以互相共同的一个版本为底本(或祖本)而成立的。而且夷白堂本的文章与另外二十四卷系统版本简略,但是其简略化就是夷白堂本独自的,而与简本系统的简略化方式完全不一样。
其他文献
水墨动画片《山水情》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世纪最重要的四部水墨动画片中最后的一部,也是艺术造诣上最高最集中的一部.它是中国动画学派最高成就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山水情》的剧本来源、人物造型和背景设计的水墨特色、导演的掌控能力等方面来分析《山水情》的艺术特点.
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再次掀起了一股“哪吒”热潮,电影中各种经典台词扑面而来,太乙真人的“川普版”方言配音,哪吒形象的大胆颠覆,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影片中各种声音形象的生动塑造,既贴合人物,又符合时代,更贴合现实的“人”本身,观众仿佛在观影过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也看到了国产动画新的“声命力”.
相术是观察人体骨格形貌以推断性格和命运的一种方术。那么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涉及到相术现象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貌描写,另一类是明确指出是相术现象的相术活动。肖像描写,大多对人物的性格、命运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而明确指出的相术活动,则对后面的文本叙事起到了预叙的作用。而《西游记》中的相术描写,从内容上说,是分层次等级的;从叙事功能角度来说,却很少起到预叙的作用,《西游记》相术活动叙事功能的独特性
《水浒传》中的李逵杀虎故事从未受到过很大的关注。该故事往往被视为武松故事的模仿,而被认定没有那麽重要的价值。但将该故事和其前面的假李逵故事连接起来重新分析的话,我们得知这二者是受中国古代故事、传说、民间信仰等影响而创作的故事组合。该故事组合先利用宋江和元帅神赵公明的关系,让李逵扮演老虎角色而展开义虎故事,然后展开以李逵及其老母为主角的义虎故事。但是前者中的孝子其实不是孝子,后者中老虎吃掉李母则引起
高明的卒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高明是卒于明初的,且是一位遗民。《琵琶记》的写作动机乃在于讥刺蔡伯喈的不忠不孝,而蔡伯喈与东汉末年的蔡邕有着内在的联系,作者笔锋所向正是这位蔡伯喈及其隐喻之人。迫于易代之际的政治压力,作者不得不深自隐匿,以春秋笔法,传隐微之意。论者所谓作品存在的“纰漏”问题,就是由此造成的。本文并进一步推论,作者笔锋所指,正是他的故人,当代蔡伯喈——刘伯温。
《封神演义》蕴涵极为丰富的宗教内容。本文试从小说中神怪、道释杂糅以及法术等问题着手探讨其宗教问题。从文学、宗教以及民俗等角度,论述了《封神演义》对早期神魔长篇小说创作以及民俗文化的影响,并通过阐释小说中的宗教问题,对宗教原生态发展变化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瞿佑(1374-1433)《剪灯新话》卷三《爱卿传》、《翠翠传》,涉及乱世暴劫下的妇女,身不由己至激烈反抗,演绎成精彩的末世悲剧,很具特色,值得作深入的探究。《剪灯新话》小说,发生的时间,都是在元末流寇作乱,元明交替的乱世:《翠翠传》和《爱卿传》的背景’就是在至正年间(元末代帝王元顺帝[1333—1368年在位]年号,1341-1367年),末世暴乱的江浙,篇中便涉及乱世悲情。两篇小说,关涉元末张
汪廷讷《狮吼记》是一部以惩诫“妒妇”、实现高台教化为目的的戏曲作品,然而作者却把“妒妇”柳氏塑造成为既美且慧、对丈夫有挚爱深情的女性。通过对柳氏形象的分析,可以解读晚明文人在正统的纲常思想与心学思潮双重影响下,矛盾复杂的文化心态和性别意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历史演义小说,尽管其题材有历史的依据,但作为一部“小说”,其本质品格则是虚构的,是作家想象与虚构的产物。这在构成小说基本要素的结构框架的安排、人物形象的描写、情节走向的设置以及兴衰存亡的溯源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繁富,与明代民俗文化联系十分紧密,尤其表现在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信仰、歌谣等四个方面。明代小说中的寄生词曲作品,丰富了明代词曲的内涵,同时又充分展现了明代丰富的民俗文化,具有词曲史和民俗史的双重资料价值。明代小说本身就是明代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其中的寄生词曲则是明代民俗文化的诗化表现形式。探讨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与民俗文化之关系,有助于深化明代词曲和明代小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