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R序列MRI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早期疼痛性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日益增加,椎体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骨折陈旧或新鲜的判断是选择手术的重要前提,既往多根据T2序列高信号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新鲜和椎体强化的条件。进一步观察发现STIR序列MRI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判断椎体早期损伤,指导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诊断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中药冰敷与蜡疗法在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康复诊疗中心2012-2014年6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取蜡疗+关节松动术+中药冰敷袋(中药冰敷袋是用全棉布制成的,内装我院自拟的通痹散,首先将通痹散用醋泡30分钟,再煮10分钟后装袋冷却后放入冰箱中冷冻30分钟,待用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是否异常;探讨其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了解有关基因表达谱和通路的改变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脂多糖与甲泼尼龙连续4d肌肉注射制作大鼠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抽取股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一般人群中腰椎峡部裂发生率近6%.最常见于L5双侧峡部裂,男女发生比为2:1.针对腰椎峡部裂的保守治疗包括限制活动、佩戴支具和理疗,在多数症状性峡部裂患者有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选择手术治疗,术式有椎弓根螺钉-钩固定、后方及侧后方融合,螺钉线缆技术、Scott钢丝固定、直接椎板螺钉固定等.Buck于1970年首先介绍经椎板螺钉固定峡部裂,成功率93%,为腰椎峡部裂提供保留运动功能的微创技术.一些
Purpose:Thefactorsdeterminingwhysomesciaticasecondarytodischerniationarepainfulandothersarenot areincompletelyunderstood.Wehaveproposedahypothesisthattheimbalanceofinflamma
目的探讨和研究老年脊柱骨折合并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对60例老年脊柱骨折合并髋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63-88岁,平均70+1.2岁,受伤原因:摔伤31例,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跌伤7例,其它3例.脊柱骨折分类:压缩性骨折40例,爆裂行骨折12例,爆裂性合并神经损伤8例,髋部骨折分类,其中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
成年人中齿状突骨折发生率占颈椎骨折9%-15%。年轻人齿状突骨折多由高暴力导致,而老年人低能量损失可造成骨折。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已经广泛应用,可降低骨不愈合发生率和获得早期稳定。与融合方法比较,该技术可保留寰枢椎旋转运动。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被证明安全有效,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有望促进上颈椎运动功能改善。
背景腰椎融合技术包括ALIF、DLIF、XLIF、PLIF和TLIF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劣.2013年始出现可扩张通道下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早期临床病例结果显示该技术安全有效.目的探讨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的临床适应证,回顾性分析初期临床和放射学结果.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1—69岁,平均57.3岁,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2例,C级5例,D级6例,另10例无脊髓损害表现.根据骨折脱位类型,是否合并椎间盘损伤及小关节交锁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法,其中24例行单纯前路手术,6例行单纯后路手术,8例行后前路手术,4例行前—后
目的:探讨3D打印作为一种全新诊疗手段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的1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均采用了3D打印技术构建等比例实物模型并进行术前规划和预手术操作。仔细分析3D打印技术对骨折术前诊断、手术入路决定、固定方式及复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