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负压封闭引流术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取护理干预会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堵管率及漏气率明显降低,强调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负压封闭引流术效果的正面影响和临床效果,降低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失效率,确保在负压条件下,血性液体的顺利引出,保证其引流的通畅性。巩固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使用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前列腺癌寡转移是一段肿瘤生物侵袭性温和的时期,是存在于局限性疾病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原发灶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受益。但是到目前为止,寡转移的标准还存在一定争议,且均是基于常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所提供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定量参数与血脂、尿酸等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42 例住院病人均行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其中冠心病患者29 例,根据冠心病患病情况通过ROC 曲线分析计算静息灌注总评分(SRS)[1]阳性阈值,并将所有病例分为SRS<6 和SRS≥6 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相关回归分析SRS 评分与临床血清学的关系,协方差分析观察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对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 检查后行手术切除、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具有完整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23 例,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肿
目的:髓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流手术方式,固定后骨折愈合率高,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从而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经过随访发现,有相当数量患者术后出现髋部持续疼痛,甚至骨折愈合后仍感疼痛。
会议
目的 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1]。研究表明,异常情况下c-Met 基因扩增、受体高表达等因素可导致c-Met 信号通路持续活化,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进展及预后过程,并成为重要治疗靶点,并且c-Met 活化是介导NSCLC EGFR 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形成的重要机制[2]。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疾病,在发病后患者术肢肿胀,对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还可能致残。据统计,约为90%的肺栓塞是由于DVT栓子脱落而引发,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
目的:研究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现状,为骨质疏松的一级防治提高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渝东北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以自编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调查表、骨密度测定进行研究. 结果: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70.9%,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12.7%.
目的 观察纳米银涂层髓内钉对家兔股骨骨折合并感染模型一期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青年级家兔16只,随机分为氮化钛髓内钉组(TiN组)和纳米银涂层髓内钉组(TiAgN组),建立家兔开放骨折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模型,一期应用钛合金髓内钉和纳米银涂层髓内钉固定,对比观察两组家兔体重、体温、日常活动等一般情况,定期拍摄X线片,术后2个月取材行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新型纳米银涂层内固定材料的抗菌
目的 增强骨科护士疼痛管理概念,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无痛服务,减轻患者就医痛苦.方法 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无痛病房管理小组,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1.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将科室护士分为三组,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低年资护士担任组员,每周进行两次关于疼痛的的人员培训,一次由护士长领导全科学习,一次由组长领导学习.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6月间我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2个节段18例, 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2例Frankle C级,13例Frank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