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恶性程度高,且易发生转移。50%~8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会发生肝转移,8%~46%的黑色素瘤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发生胃肠道转移罕见并且症状不典型,我们通过对1例食管、胃继发性恶黑色素瘤患者的报道,分享该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为食管、胃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例1例。患者,男,79岁,主因"食欲差、乏力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食欲差,进食少许食物后即感上腹部不适,乏力,伴背部疼痛不适,无恶心及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反酸、烧心,乏力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差,夜间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既往"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左眼黑色素瘤术后半年。近2月体重下降10kg。无吸烟、饮酒史。无吸烟、饮酒史。适龄结婚,配偶已故,育1子3女,子女体健。家族中否认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左眼术后改变,视野较右眼缩小。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结果:患者完善电子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底、胃体、胃窦多发点片状黑色色素沉着,病理示:胃体粘膜:送检胃粘膜内见部分梭形及不规则异型细胞,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色素,免疫组化:MelanA (3+),HMB45 (2+),S-100(+),BCl-2 (3+);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好发部位主要为皮肤、眼、外阴,其次为直肠、肛门、生殖道、食管等。本病例为老年男性,恶性黑色素瘤原发于眼,为相对多见的发病部位,该疾病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高度恶性肿瘤,转移多见,最常见为肝、肺及皮肤,少数转移至卵巢。转移至胃肠道罕见,且预后不良。发生胃肠道转移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可出现腹胀、反酸、嗳气等非特异症状,也可出现纳差、体重减轻等症状,可合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该患者虽然原发部位采取了手术治疗,但术后4月出现体重下降,并且出现食欲差,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需要警惕胃肠道转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