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在辛亥首义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刍议

来源 :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信凭借自身独特的媒介优势和丰富的功能,迅速普及流行,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更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文化传播成为了新的时尚.本文拟以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为例,分析其使用微信公众号传播辛亥首义文化的应用实践,并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更好地传播辛亥首义文化提供了意见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鄂州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如何利用本土资源的特点,开发暑假七天乐少儿探索课程中的思考,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教育,可以称之为博物馆展览教育或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展览对青少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课余时间内以青少年为主体,由中小学校有组织参与的,旨在拓展中小学生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满足他们求知欲望和充实他们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活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繁荣,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自然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强,博物馆已不再是一个功能简单的收藏、研究、陈列藏品的事业单位,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播与现代生活需求和精神教育以及高尚精神享受相结合的特色场所,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公民"终生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教育与民族素质提高有必然联
博物馆的功能主要有收藏、研究、教育.而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非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由来已久,当代博物馆更是以教育为重任.在《博物馆条例》第一章"总则"中写到:"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把教育提到第一位,说明了国家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视.因此,着力构建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介绍了基于"互联网+藏品保存环境"的湖北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环境质量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该系统可对湖北省博物馆展厅、库房的重要文物的环境质量进行24h实时监控.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展厅内温湿度变化波动较大,应该和开关空调有关;部分展柜内随着展柜外二氧化碳含量变化非常明显,说明展柜密封状况较差.因此,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对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为文物的保存提供良好的
本文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是博物馆工作职能的体现,对博物馆在优秀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几点设想以及近几年博物馆在社教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博物馆人在承担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前进,走出一条我国公共社会教育之路,更好的在保存文化遗产、弘扬一个民族传统、传递一个民族记忆的具体工作中,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目前讨论的热点和研究的难点.荆门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博物馆走出围墙,主动服务社会,努力拓展和充分发挥荆门博物馆楚文化的教育功能,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了传统楚文化精髓,更得到了学校和社区的一致好评.本文针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利用公众号在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物",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实现离不开人."互联网+博物馆"时代,博物馆要用自身的创新服务来引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执行体系和以考核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各地博物馆在工作中与互联网融合的具体事例,对"互联网+"在博物馆各方面的实际运用及对博物馆与互联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展览陈列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开创新的社教传播模式,建立健全藏品保管与保护的数据平,通过互联网引入新的文创开发模式,互联网促进博物馆安保的提升。
互联网作为科学技术标志性的产物之一,给生活与工作带了许多便利,"互联网+"理念也因此产生,它对博物馆的宣教方式产生了不少积极影响.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宣教工作也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