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GROUP学习模式:体育舞蹈课程实证研究

来源 :2018年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与模式,教学模式与评价的重点大多是对技能的评价,对体育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内容的有益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应用,更缺少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技能培养的考虑,这些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与兴趣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没有体现出高校体育模式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差异化。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学生实施三年即6个学期的GROUP学习教学模式尝试,发现GROUP学习模式不仅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升,更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学习兴趣及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
其他文献
地学专业大学生未来工作的专业特点是经常进行野外地质勘探或采集样本等工作,涉及各种复杂、危险的地形,甚至涉及悬崖峭壁等具有高危行业特点的工作。他们的野外学习和工作通常要长时间待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户外生存、户外工作、适应户外的能力及各种户外专业技能,同时也必须具备户外急救能力。但是以往针对地学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户外技能课程主要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每门课程都是单独授课,课程周期较长
本文以清华大学为例,研究高校体育代表队对于高校体育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高校体育代表队对于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与竞技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的影响。此外体育代表队还可以促进特定体育项目的推广,并与教学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校的体育培养。最后本文根据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于高校体育代表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院校在校研究生身心健康已成为热点话题。高等院校体育发展更多聚焦于本科生而忽略在校研究生体育教育,极易忽视在校研究生身心健康问题。对在校研究生来说,参与课余体育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12所大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调查与分析在校研究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各所高校在校研究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积极,大部分
本文通过两个系列研究,探讨了足球运动员比赛的应激源及应对方式,构建了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模型.研究一,对122名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感受到的压力源进行了开放式调查.结果:①足球运动员比赛应激源共8类26种.②足球运动员比赛应激源来自内部(24%)与外部(76%)两个方面.研究二,以26种比赛应激源作为问题,确立了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开放式调查问卷,并对86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①
“全民健身”战略重在号召人们要加强身体锻炼,这与定向运动的健身功效具有一致性。为促进定向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旨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探讨定向运动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与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托举动作是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现运动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桥梁,在成套编排中的作用举足轻重.2017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首次赋予托举动作分值,且最高分值为1分,这意味着托举动作是新周期规则中的一大亮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集体项目前六名托举动作得分点的运用、编排设计和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总结我
本研究根据2014年最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中国地质大学2014-2017级在校本科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的情况进行调查,其数据测试可以反映出现在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据测试的结果,能够说明学校对“运动世界”校园软件的使用、12分钟跑项目的增加,对本校2014-2017级本科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体质有所改善和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在体育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逐渐加深本研究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得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发展缺乏根基、文化宣传缺乏力度、文化传播缺乏载体等问题,提出实现高校体育文化与运动项目发展相结合、加大创新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举办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等对策。
伴随“十三五”规划建议落地,“健康中国”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为开辟大健康产业的商业蓝海,国内企业纷纷提出了“再创业”战略,这轮创业就是要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潮流。健康教育理念如何使体育新体系的构建在高职院校中起到作用,文章首先分析大健康产业,随后给出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会议
本文主要以北京市若干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22名教练员和199名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1.北京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中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和年级结构比较合理,但其运动等级整体水平不高.2.北京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中教练员的年龄在31~50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教练均来自高校本身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