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

来源 :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在骨科感染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骨科局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1 年1 月~2016 年10 月所有骨科感染患者病例,根据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比较单独全身用抗菌药物与局部联合全身用抗菌药物两组间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66 例有效骨科感染病例,以骨髓炎(60.84%)、椎体结核(18.67%)、切口感染(9.04%)为主,其中只有骨髓炎和椎体结核的患者有在全身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局部用抗菌药物,其他感染如切口感染、关节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未发现局部用抗菌药物.骨髓炎和椎体结核患者中,单独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分别为62 例(61.39%)和14 例(45.16%),在全身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抗菌药物的共48 例(28.91%):(1)骨髓炎患者的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方式为庆大霉素持续引流灌洗感染灶(37.25%)、抗菌药物骨水泥(21.57%)、骨腔内直接置入万古霉素粉末(7.84%);(2)椎体结核的局部给药方式全部为将链霉素(31.37%)或异烟肼粉末(1.96%)直接置入病灶.未发现关节腔内注射抗菌药物的病例.局部联合全身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程度偏重;但无论是骨髓炎还是椎体结核患者,局部联合全身用抗菌药物组与单独全身用抗菌药物组相比,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单独全身用抗菌药物组仅发现1 例因静脉用万古霉素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治疗骨科感染的首选仍为全身用抗菌药物,只有在感染严重、全身用抗菌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方才考虑联合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局部灌洗用于治疗骨髓炎、关节腔内注射抗菌药物、直接将抗菌药物粉末置于局部病灶治疗骨髓炎和椎体结核的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确定.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辛夷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为辛夷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制备12批不同产地的辛夷饮片标准汤剂,按2015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UPLC-DAD法对木兰脂素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出膏率与转移率,并建立了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12批辛夷饮片标准汤剂进行测定,其挥发油含量均大于1.0%(mL/g),出膏率范围为14.0%~19.7%,木兰脂素转移率
目的:验证双氯芬酸钠凝胶处方工艺的合理性,考察其稳定性并预测有效期.方法:以凝胶剂重点考察项目性状、pH值、含量、粒度、均匀性为评价指标,验证处方工艺的合理性.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制剂稳定性,并根据长期试验结果统计分析,预测其有效期.结果:本制剂采用铝塑复合管灌封后,对光、湿、热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质量标准规定,有效期初步确定为12个月.结论:本制剂处方工
中国原创天然药物(产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而天然药物代谢研究是推测其复杂成分体内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药物的代谢研究普遍存在如下特点:天然产物骨架的复杂性和丰富的官能团赋予了其多种代谢可能,代谢物常常具有种类多而浓度低的特点;天然产物及其代谢物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使得一般的串联质谱技术很难鉴定其结构(代谢产物对照品一般难获得);天然药物普遍存在口服生物利用
目的:优选出藏药镰形棘豆抗深Ⅱ°烧伤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热铜棒烫伤法建立SD大鼠深Ⅱ°烧伤模型,98只大鼠被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基质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总黄酮组、总多糖组、总生物碱组),并分别给药2次/日.采用硫酸纸描图观察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评价大鼠皮肤愈合进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总黄酮组和总多糖组均能明显缩短大鼠脱痂时间(P<0.01),促进皮脂腺和毛囊增生,表皮修
目的:利用高分辨质谱建立不同中药基质中71种易气化农药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选择西洋参、金银花、枸杞子、大枣和白花蛇舌草,分别代表根、花、果实、全草等不同基质类型的中药材样品,经简化QuEChERS法提取净化后,采用APGC/Xevo G2-XS QTof系统进行测定,结合UNIFI筛查平台建立71种常用农药的数据库,完成快速筛查分析.并通过分析不同中药基质中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检测限,验证方法
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均有数十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卡培他滨是一种高效,低毒及良好用药依从性的一线抗结直肠癌药物,已在临床使用十年以上.本文建立并完全验证了一种基于UHPLC-MS/MS的方法,用于同时测定卡培他滨及其六个代谢产物.样本前处理采用乙酸乙酯:异丙醇(19∶1,Ⅴ∶Ⅴ)一步萃取,在Atlantis T3-C18色谱柱上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含0.0075%甲酸
目的:对本院抗抑郁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6年抗抑郁药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序号比(B/A)等情况.结果:本院抗抑郁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7.32%、44.98%.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疏肝解郁胶囊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舍曲林成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结论:新三环类及中成药类抗抑郁药在本院使用占主导地位,
目的 建立鉴别定量酵母来源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成品中宿主残留蛋白(HCPs)的2D-LC-MS-MS 方法 方法 稀释后的样品变性后经二硫苏糖醇还原,碘乙酰胺封闭巯基,使用胰蛋白酶酶切.分离模块采用Waters Aquity UPLC 2DM-Class,分离柱选择XBridge peptide BEH C18 300(A)5μm1.0mm*5mm 及AquityUPLC M-Class C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的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智力下降等.AD 多发于65 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极大威胁.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即Aβ 假说、Tau 假说、氧化应激假说、胆碱能假说等.现已上市的AD 治疗药物如加兰他敏
目的:观察 CQ 复方对小鼠癌侵袭痛(Cancer Invasion Pain,CIP)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BALB/c 雄性小鼠,于右腿股骨大转子处注射S180 肉瘤细胞液制作CIP 模型.术后第2-7d 测评小鼠癌侵袭侧的机械缩足阈值(MWT,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第5-7d 连续3 天MWT≤0.07g 为造模成功.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